經曆過大饑荒的老朱,對糧食前所未有的重視。/br得到良種之後都沒帶絲毫猶豫的,立即下令讓朱橚入宮,並從醫學院挑選幾名農業專家過來。/br同時又命戶部挑選幾名專家過來。/br之後他又將一座宮殿單獨圈出來,派了禁衛裡三層外三層的封鎖起來。/br未經許可不許任何人進出。/br包括那些專家,也全都被勒令殷薯收獲之前不許離開。/br能自由出入的,也就老朱、朱標、馬娘娘、朱雄英、朱橚、陳景恪數人。/br一開始朱橚還很不以為然,什麼玩意兒就這麼折騰啊?/br不知道我那邊正研究植物學,編寫救荒本草的嗎?/br你老頭不知道這本書有多重要是吧?/br當得知殷薯能畝產千斤之後,直接跪了。/br包括那些農業專家,也無比的震驚。/br華夏數千年曆史,何時出現過如此高產的莊稼?/br彆說是見過,聽都沒聽過。/br就連做夢都不敢做這麼高的產量。/br現在竟然真的有可能存在,他們如何能不激動。/br當然,他們也不是沒有懷疑。/br可這是老朱拿出來的,他們自然不敢懷疑老朱用這事兒騙人。/br更何況種子就在眼前,試一下就知道了。/br為了預防他們不用心,老朱刻意誇大了良種的獲取難度。/br數百人曆時數年才獲得這七顆,其他的你們自己腦補吧。/br一席話說的眾人心中沉甸甸的。/br頗有一種,大明億萬子民的飯碗,就在自己手裡端著的架勢。/br以至於,麵對這七顆殷薯他們有些不敢下手了。/br雖然攻略上有說,切塊覆土培苗,然後移栽秧苗。/br可萬一搞錯了呢?/br這個責任誰都承擔不起啊。/br就連老朱也有些猶豫,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切。/br換成彆的東西,他都能眼一閉隨緣。/br可唯獨良種不行。/br這關係億萬生靈的肚子啊。/br雖說就算失敗了,還能去殷洲尋找。/br可一來一回就要幾年時間。/br每多耽誤一年,就有不知道多少人挨餓。/br馬娘娘也猶豫不決,主要是她也不了解這東西,不敢隨便開口。/br陳景恪這會兒終於忍不住了,拿起刀‘哢嚓哢嚓’把七塊殷薯剁成了十四塊。/br“好了,覆土吧。”/br他本以為老朱會生氣,哪知道並沒有。/br見他把薯塊切開,老朱反而鬆了口氣,然後歎道:/br“老了,魄力大不如前了。”/br陳景恪說道:“您老是心係萬民,害怕良種出問題,我這是初生牛犢不怕虎。”/br老朱莞爾一笑,道:“你小子就會安慰咱。”/br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把切開的薯塊埋到土裡,等著發芽就可以了。/br這土也不是普通土壤,而是上好的花土。/br用樹葉枯草加肥料漚成的,說白了就是人工製造東北的黑土。/br平日裡富貴人家養花種草就用這種土。/br用來種莊稼自然更好。/br等紅薯種下,眾人並沒有歇息,而是開始琢磨起其它的種子。/br這事兒陳景恪就沒有參與了,沒那個必要。/br隻要殷薯能正常種出來,其他的慢慢研究也無所謂。/br宮裡老朱正帶隊研究良種,宮外漸漸有了關於新大陸的流言。/br畢竟那麼多人不可能保住秘密的。/br隻不過這些流言傳的有些離譜,什麼數萬裡的海外發現的,去那裡需要航行數年。/br中途非常危險,要經曆九九八十一難,去一趟九死一生什麼什麼的。/br有人信,自然也有人懷疑。/br不過官場基本都知道這事兒是真的,發現新大陸的人就在鴻臚寺住著呢。/br甚至他們還知道,這些人從新大陸帶回了很多良種,太上皇正在研究怎麼種植的。/br對於畝產千斤,他們自然是不信的。/br不過對這件事情,大家都持支持態度。/br還是那句話,糧食作物永遠不嫌多。/br不論能不能畝產千斤,那都是大功一件。/br所以,即便是最保守的人,對這次的地理大發現,也是持肯定態度的。/br畢竟帶回了良種。/br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擔心。/br怕朝廷好高騖遠,盲目的去征服開發新大陸。/br沒多久就有人在朝堂上提出了這件事情。/br朱標證實了流言的真實性,確實發現了新大陸,猜測可能是殷商後裔。/br並且太上皇已經給新大陸取了名字,殷洲和殷人。/br從那邊帶回來的良種,也全部以殷字命名。/br對此群臣自然是嗤之以鼻的,什麼就殷商後裔了?/br咱華夏大家庭就這麼缺人?見到點土著就恨不得扒拉到自己家裡?/br敏銳的人已經從這個稱呼裡,看出了太上皇和皇上對新大陸的態度。/br那必須是據為己有。/br否則不會用殷來命名。/br這讓他們更加擔憂,盲目擴張非萬民之福啊。/br彆看大明現在蒸蒸日上,真要是大崩盤了,崩的也會很徹底的。/br曆史上大起大落的朝代太多了。/br而且也正因為大明蒸蒸日上,大家才更不希望它出問題。/br於是就有人站出來質疑,這麼快就定性是不是太著急了?/br是不是殷商後裔還需要考證。/br朱標表示,你們說的都對,這個名字隻是為了方便稱呼暫時用一用。/br等考證出來他們不是殷商後裔了再換也不遲。/br一句話就把眾人的嘴給堵住了。/br皇帝的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你還能說啥?/br至於考證?怎麼考證?/br而且等這個名字深入人心,就算考證出來又能怎麼樣?/br不過朱標也知道他們的顧慮,就安慰說大明目前無意開發殷洲。/br隻會暫時建立據點,對那裡進行探索。/br同時還下令,怕彆有用心的人騷擾到殷人,水師會封鎖去往新大陸的航線。/br所有私人船隻一律不得去往新大陸。/br這個承諾,終於讓保守派放心了一些。/br接著就是對陳永和等人的賞賜,大家普遍認為帶回新良種是大功,可以授官。/br是的,大家強調的是帶回良種,而不是發現新大陸。/br不過朱標卻表示,封賞的事情暫時押後。/br太上皇正在宮裡試種良種,看看實際情況什麼樣再決定封賞也不遲。/br雖然沒有明說,但能站到大殿裡的沒有一個蠢人。/br大家馬上就想到一種可能,高產可能是真的。/br否則太上皇何至於如此重視,又何必等到莊稼種出來再封賞?/br馬上就有人詢問,畝產千斤是否是真的?/br朱標沒有正麵回答,隻是說等種出來就知道了。/br但這話也沒有否認。/br這一下群臣終於不淡定了。/br畝產千斤的良種啊。/br這要是真的,簡直活人無數。/br封賞的事情再沒有提,正如朱標所說,一切都等良種種出來再說。/br畝產兩百斤和畝產千斤,封賞是完全不一樣的。/br如果是真的,那必須要封侯。/br朝廷要是不封,群臣都能集體抗議,百姓也不會答應。/br朝會上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了出去,這一下天下震驚。/br不過大家關注的不是新大陸,而是良種。/br畝產千斤,是真的嗎?/br這一刻,所有人的心都飄向了宮裡。/br可千萬要是真的啊。/br陳永和等人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改變,本來高高在上的官吏們,突然變得和藹起來。/br見了他們不但笑臉相迎,對於他們的需求也都是儘可能的滿足。/br用一名鴻臚寺的官吏的話說就是:/br“對他們好不是因為他有機會封侯,而是因為他帶回了良種。”/br“彆說畝產千斤,就算折半隻有五百斤,那都值得給他立生祠。”/br這讓陳永和等人受寵若驚,同時也首次感受到了驕傲。/br其實他們沒少後悔冒這一趟險。/br兩年多時間,九死一生,同伴折損四十多人。/br就算發現新大陸又能如何?真就能補償自己的損失?/br可是現在,大家的感激讓他們改變了想法。/br這一切都是值得的。/br我們發現了新大陸,帶回了良種,可以拯救無數人命。/br華夏子民,真的會感激我們。/br接下來就是等待,等著宮裡的消息。/br就連朱雄英離京南下,都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br畢竟太子雖然重要,可和良種比起來又顯得不那麼重要了。/br隻有官場的人,才會重視這個問題。/br沿途官吏都做好了完全準備。/br不能讓太子在自己的轄區出問題,更不能讓太子發現自己轄區有問題。/br尤其是南方幾個省份的官吏,更是如臨大敵。/br與之相反的,那些華夏支脈的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則興奮不已。/br太子終於又來看大家了,一定要好好招待他。/br部落的高層則不然,他們自然知道太子這個時候過來不簡單。/br他們需要考慮,哪些地方可以讓步,哪些地方必須爭取。/br畢竟沒人願意輕易放棄自己的利益。/br——/br有一個群體,在關注良種的同時,更加關注新大陸的發現。/br那就是勳貴集團。/br很簡單的道理,大分封。/br誰都知道,大明周邊的土地根本就不夠封的。/br遠洋分封是必然的結果,炎洲、西洋都有可能。/br至於自家會被封到哪,誰都不知道。/br現在新大陸被發現,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自然也是分封。/br藍玉直接找到陳景恪,開門見山的就問:/br“殷洲那裡,朝廷到底是什麼個章程?封還是不封?”/br陳景恪說道:“結果不是明擺著的嗎,萬裡之外的大洲,朝廷怎麼統治的過來。”/br“分封是必然的。”/br藍玉絲毫不覺得意外,說道:“和我們想的一樣,就是找你確認一下才能放心。”/br“既然要分封,大家的意思是,能不能組織人提前去勘探一番。”/br陳景恪笑道:“就算你不來找我,陛下也會找你們的。”/br“明年朝廷會牽頭組建探險隊,對殷洲進行全麵探索,並建立據點。”/br“未來十到二十年時間,建立一定的城池,然後嘗試在那裡進行分封。”/br藍玉皺眉道:“十年二十年?照理說也不算太久,可就怕有些人等不到那個時候啊。”/br這是現實,大明立國三十年,建國一代人都老了。/br大部分都熬不到那時候了。/br陳景恪淡淡的道:“等不了可以選擇炎洲,或者在大明周邊選一塊地方。”/br“願意等的,可以將爵位傳給子孫……大明還能把他們的封國賴掉不成。”/br藍玉點點頭,沒有再討論這個問題,轉而問道:/br“你覺得,選炎洲好還是新大陸好?”/br陳景恪瞟了他一眼,說道:“藍春和藍斌才多大,你操這個心有點太早了。”/br藍玉追問道:“但作為父親,我不能不為他們謀劃。”/br“再說了,你身為他們的師父,也不能就這樣乾看著吧。”/br陳景恪頓了一下,才說道:“炎洲以及大明周邊的封國,必將受製於大明。”/br藍玉說道:“但也有好處,有大明盯著不容易發生動蕩,可以多傳承一些年。”/br陳景恪點點頭,繼續說道:“西洋很多地方也可以封,但那裡環境複雜,一不小心可能就被外國給滅了。”/br“新大陸遠離大明,也沒有強大的外藩勢力,發展潛力巨大。”/br藍玉嗤笑道:“沒有外藩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人,恐怕那裡早晚會重演春秋戰國亂局。”/br陳景恪也沒有反駁,說道:“這種可能很大……所以想封在哪裡就看自己的選擇了。”/br藍玉說道:“各有各的好處和壞處,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沒有選擇的權力啊。”/br陳景恪說道:“至少開國功勳是有資格自己挑選的,你想好去哪了嗎?”/br藍玉搖搖頭說道:“我不著急,我這輩子是不準備離開大明了。”/br“怎麼選那是藍春和藍斌的事情。”/br“況且有你這個老師在,我就更沒什麼可擔心的了。”/br陳景恪倒沒有反駁什麼,這倆孩子現在一天倒是有大半天在自己家度過。/br尤其是福清,簡直是當親兒子養的,想不管都不可能。/br說起親生孩子,自己今年也二十五六了,是時候考慮一下了。/br就算自己不在乎,也要為父母和福清考慮一下。/br不過這事兒急不來,到時候再說吧。/br藍玉跑過來問這個問題,自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替他那一係的人問的。/br有了這個答複,那些人自然會根據自己需要,做出他們認為正確的選擇。/br藍玉走了之後,徐達也過來詢問了一下。/br得到的答案自然是大同小異。/br不過對於自家的封地,徐達很肯定的給出了答複:/br“炎洲,再說也由不得我們選。”/br確實如此,作為皇親國戚,他們家不可能封的太遠。/br炎洲不遠不近,是最好的地方。/br接下來幾個月,大明一點都沒閒著。/br持續不斷地往燕國輸送人口和物資,燕王和晉王那邊發動戰爭,也需要大量的物資。/br明年開春新的諸侯王就要前往封地,朝廷必須為他們準備足夠的資源。/br可以說,整個朝廷猶如擰緊的法條,一刻不停的轉動著。/br而朱雄英也順利到達南方,和諸部首領舉行了會盟。/br再次就一個華夏思想達成共識,並就華夏思想的推廣進行了磋商。/br最終在皇太子的軟硬兼施下,諸部全盤接受了朝廷的新政策。/br但同時他們也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皇太子納幾名土民女子為妃。/br朱雄英立即就明白了他們的打算。/br大分封。/br將來這名女子生下孩子就是親王,要建立封國的。/br到時候這些人在大明混不下去了,去封國也是皇親國戚。/br對於這個打算,他倒是沒說什麼。/br非常正常的事情。/br而且他也有自己的謀劃,就順水推舟的將那幾名女子納入了後宮。/br彆說,那些女子一個比一個水靈。/br見他接納了這些女子,那些土人首領就變得更好說話了。/br各種政策順利落實。/br與此同時,陳景恪正在參加一次典禮。/br修建了兩年多的鐘樓終於完工。/br對於這個鐘樓,朱標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br親自過來參加了典禮。/br二十八丈高的鐘樓,在洛陽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br上麵碩大的鐘表時刻提醒人們,時間的重要性。/br當然了,大家最關注的還是殷薯,都在扳著手指計算收獲時間。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