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九年,六月初六,錢府和雍親王府,同時接到了皇帝得聖旨。
兩家親上加親,徹底綁在了一起。
繼長沙徽商胡家之後,又一大勢力錢家,還是軍中勢力,加入到了雍親王朱祁鏞的戰車上。
定親之後,15歲的錢欽在父親錢貴的幫助下,進入九邊,從小兵做起。
大明朝繼張輔之後新一代戰神錢欽,開始慢慢崛起於九邊。
錢有徽商,這塊由長沙胡氏和堂弟胡容負責串聯成勢,
兵有錢家,雖然現在兵勢很弱,但也已經種下了希望之花。
權,不僅一點沒有,而且還麵臨著皇帝朱瞻基臨死之前的巨大危機。
下旨當日,朱祁鏞回府已經聽母親胡善祥說了,
第二天回到國子監後,朱祁鏞專門去找恩師李時勉請教了一下,關於大明朝藩王的一些規定和製度。
據恩師李時勉講,
大明朝太祖朱元璋之時,就曾專門下令,藩王就藩後,不得召令不可離開封地,更不能回京,
即使太祖皇帝去世,皇子們也不能回京祭奠,否則視為叛逆,出兵剿滅。
那時可是大明朝開國之初,太祖冊封的九大塞王,可都是有兵權的,
雖然當時也是,有其存在的必要。
那時大明朝剛剛成立,國家內部有大批的功勳武將集團,外部還有蒙元殘部的威脅。
分封自己的兒子為九大塞王,掌握兵權,不僅可以抵擋外麵蒙元勢力的威脅,更能分化瓦解功勳武將勢力,特彆是手握重兵的大將兵權。
那時,九大塞王,按照從東北到西北一字排開,分彆是遼王、寧王、燕王、穀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和肅王。
在這九王裡,又以燕王和晉王勢力最大,這兩位的軍力加起來,有十餘萬人。
還有寧王,雖然沒有燕王、晉王的隊伍這麼龐大,但擁有朵顏三衛。
朵顏三衛全部由蒙古騎兵組成,是明軍中的超級縱隊,實戰能力極強。
但即使是如此,靖難起兵之時,擁有五萬大軍的燕王朱棣一藩之軍力,也不是當時建文帝集全國之軍力的對手,多次被打的大敗,有次更是險些身死,還是大將朱能和張玉拚死相救,才得以逃脫升天。
之後彙合寧王的軍力,特彆是強大的騎兵朵顏三衛,
兩藩合軍,得兵十萬之後,燕王朱棣方才能靖難功成,登上皇位。
成祖朱棣繼位後,通過調整藩王的地位和權力進一步實施削藩。
雖然成祖恢複了藩王的爵位,但對那些被建文帝遣送到內地失去兵權的藩王,卻沒有再給於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