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在二戰之中,爆發出令人驚歎的戰鬥力,也引起了各國的注意。
但是在二戰之中,潛艇也暴露出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潛艇可以在水麵下持續航行的時間。
潛艇在水麵下操作的時間受到電池蓄電量的嚴重限製,即使以最低的速率航行,也必須在一段時間之後浮出水麵進行充電。在充電的過程中,潛艇非常容易受到攻擊。
另外一個限製是潛艇上的電池能夠發揮的最大航速以及持續的時間,尤其水麵下的最大航行速率遠低於水麵上的速率,若是要追隨高速航行的船艦時,潛艇必須浮出海麵以柴油引擎輸出動力,才能夠勉強追上航行速率較慢的快速船艦。
可是這樣一來,潛艇就失去海水對它的保護以及作戰上的優勢。
因此,為了擴大潛艇的戰術價值,大幅提高海麵下持續操作時間,研發替代動力來源一直是潛艇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
所以,就有了核潛艇的研發!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海軍研製和建造的,也就是‘鸚鵡螺’號核潛艇。
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一直以來都在大力發展核潛艇,他們的核潛艇技術也是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
比如美國,就有‘鸚鵡螺’號、‘鰩魚’級、‘鰹魚’級、‘長尾鯊’級、‘鱘魚’級、‘洛杉磯’級、‘華盛頓’級、‘伊桑·艾倫級’、‘拉斐特級’、‘俄亥俄級’10款核潛艇。
其中‘俄亥俄級’屬於第四代戰略核潛艇,也就是彈道導彈核潛艇,而‘洛杉磯’級是第五代攻擊型核潛艇。
比如蘇聯,蘇聯核潛艇部隊發展比美國核動力潛艇要晚,在50年代為了對抗美國海軍核動力潛艇,蘇聯才開始設計建造核動力潛艇。
蘇聯第一代攻擊核潛艇是‘n’級核潛艇,1965至今蘇聯又建造了第二代核潛艇“v”級,“v”級共三種型號。
而第三代核潛艇‘a級’則是在1970年1983年建造。
蘇聯在繼第三代核潛艇之後,在1978年建成了第四代‘o’級(奧斯卡),目前2艘全部建造完成,都已經服役。
可以說,在核潛艇方麵,蘇聯雖然發展比美國晚,但是卻也絲毫不落下風。
不管是‘o’級核潛艇,還是‘阿庫拉’戰略核潛艇(北約代號‘台風’級),都是和‘俄亥俄級’、‘洛杉磯’級相媲美的核潛艇,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核潛艇。
而華夏潛艇發展就晚得多了,直到1957年,國產仿製的第一艘常規動力潛艇03型(蘇聯613型)潛艇服役。03型潛艇作為國產第一型仿製潛艇,雖不是完全自主研發建造,但實現了常規潛艇零的突破,培養了一批潛艇設計人員及船廠技術工人,解決了大量潛艇製造的相關技術問題,為後麵國產潛艇打下基礎。
隨後,則是1966年,國產仿製的第一艘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031型(蘇聯629型)潛艇才服役。
說起031型潛艇,絕對是屬於命運悲慘,原本在蘇聯專家以及蘇聯提供的儀器材料的前提條件下可以建造成功,但由於雙方關係破裂,導致其建造工作受到嚴重波及,最終在華夏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建造成功。
雖然隻有一艘031型潛艇,但是它的建造成功使得華夏海軍第一次擁有發射潛射彈道導彈的潛艇。
同樣的遭遇,還有033型潛艇,華夏曆儘千辛萬苦,在雙方關係破裂導致采購的設備被中斷供應、專家撤走,終於最終的建造,使得我國掌握了中型常規潛艇的建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