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在香江問題塵埃落定之後,以怡和為首的英資企業開始逐漸撤退,而華資企業特彆是華資地產企業,開始逐漸躋身為香江經濟新的話事人、
像李嘉誠、李昭基、郭德勝這些地產巨富,正是在八五年之後的十年中,財富開始像吹氣球一樣飛快膨脹。
但在這一世不一樣。
1982香江問題塵埃落定,盤山集團才是真正的最大贏家。
其次是霍英東!
其他的是一些跟隨他們的商人,或多或少都有所斬獲,幾年下來財富基本上最少都翻了一倍。
至於那些離心離德的人,是最大輸家,特彆是選擇移民的人,當時以不到三分之一的價格出售,現在想回到香江,那得花更多的錢才能有原來同水平的房子。
牆頭草,什麼都沒撈著,還有一些損失。
此刻他們想要在房地產上有所作為,除了北上開發房地產外,在香江這裡,便是開發原本的地皮,以及拿到更多的地皮,開發出來的房子以高價售賣。
劉韜對於太高的地皮,是不感興趣,價格低一些的還好,價格高的便沒有參與競爭。
因為他控製的地皮,已經非常多了。
香江給人的一大印象就是地少人多,但是實際上香江的陸地總麵積達到1095平方公裡,是同屬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國土麵積的15倍。
香江之所以會出現地少人多的狀況,很大程度上因為港府在過去統治香江的這將近150年間,實際上真正隻開發了港島的約78平方公裡麵積和九龍半島約50平方公裡麵積。
在這12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現在聚集了香江六百萬人口中的四百萬人口,占比6667!
這自然是早已不堪重負,也形成了地少人多。
至於剩下的將近900平方公裡的土地利用率卻非常低。
九龍和港島早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區,而新界的狀況原本是並不比界河的鵬城好到哪裡去。
而1982年,盤山集團旗下各個集團選擇在香江建廠的,便是選擇在新界,也就是天水圍、東鎮圍這一帶。
這給了新界帶來了新機,整個元朗迅速發展起來。
短短幾年時間,這裡的人口便超過了百萬。
這裡的土地價值,水漲船高著。
而這裡也成了香江的工業中心所在。
1982年的時候,香江人口是526萬人,移民走超過二十萬人,但是幾年時間,現在人口已經達到了600萬人,這一百萬人都是來自於內地。
這一百萬人,給香江注入了新鮮血液。
原本這裡隻是開工建設工廠,後來那些在元朗有地的房地產商便開發住宅樓小區以及商場。
當然動作最大的,便是置地、會德豐等在這裡的開發。
不過與那些房地產商開發房子想要高價都賣不同,劉韜控製的這些房地產公司開發的房子,一半賣一半租,以此遏製房價的迅猛上漲。
要不是這樣的措施,恐怕元朗的這裡的房價將會直追港島、九龍!
他在香江的房地產布局很清晰,形成了豪、高、中、低、租格局,像風水寶地、水庫的豪華彆墅,隻賣給有錢人,擁有最豪華的房子、最安全的安保措施、最好的服務、最好的教育。
好的地段、高端樓盤是給那些小老板們、金領們、高管們,這些房子價格不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