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在走後,蘇若瑩如前幾次一樣,再次留了下來。
“大人這麼做簡直就是把李掌櫃推到了風口浪尖,日後他有何麵目再麵對商行前輩?”蘇若瑩為李常在打抱不平。
“你怎麼還在這?”劉卓不由抬頭得仔細打量了一番,隨後略有疑惑的問道。
“撫台大人還沒有回答我的問話。”蘇若瑩對於劉卓的問話置之不理,反而質詢起了劉卓。
“我有必要向你解釋嗎?商行的製度與規定都白學了?你知不知道那些人都做了什麼?”劉卓臉色一沉,不悅的神情掛在臉上,聲色俱厲的斥責道。
“我自然清楚那些人做的事。但我想問的是,大人為何非要安排李掌櫃去處罰那些人?就不能另派他人?”蘇若瑩對劉卓的神色毫不在意,執意問個清楚明白。
“就憑他是劉氏商行的掌櫃,這個答複滿意嗎?”劉卓勃然大怒,起身走了出去。
蘇若瑩愣在了原地。儘管她對這回答並不滿意,可卻不知道如何是好。李常在與蘇若瑩的關係極好,由於多次受到李常在的照顧與幫助,蘇若瑩心存感激。
見到李常在為難,便毫不猶豫的站出來替其說話,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壞就壞在,蘇若瑩在不恰當的時間以令人不悅的說話方式詢問上級。
李常在對於蘇若瑩的行為並不知曉,劉卓也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畢竟,蘇若瑩還處於商行的最底層。倘若不是與李常在關係匪淺,隻怕是連撫台衙門的大門都進不來。
接下任務的李常在,對於手頭的工作自然十分的上心。與林懷溝通了貸款一事後,就將全部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內部人員的整頓上。
仔細盯著手中的名單瞧了許久後,李常在無奈的歎了一口氣。名單中的一部分人,他早就清楚他們是什麼德行。
但對於剩下的人,就有些摸不準了。公子既然敢將手中的名單送來,應該也都是查證無誤的。
沉思許久後,李常在令人給名單上的所有人發去了通知,令眾人在六月十一日前務必趕到濟南府。
六月初,前往兗州、登州、萊州三府查驗良糧庫的崔世英返回了濟南府。收到消息後,劉卓立馬令人將其找來。
“各地府庫的的存糧如何?各地的州縣有沒有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情況?”劉卓急切的盯著崔世英問道。
“有,屬下已經列出了名單。有存糧與往年對不上的,有購糧不積極的,還有找糧商借糧企圖蒙混過關的,共計二十三個州縣的存糧數額有問題。”崔世英眼神堅定,注視著劉卓,一五一十的將一個多月的查驗情況上報。
接過崔世英手中的名單後,劉卓大致閱覽了一番。
“做的不錯,先回去休息吧。”劉卓當即打發了崔世英。
明朝官府中的公務人員,有兩種,分彆是官與吏。官員多是進士或者舉人出身,有正式的品級與俸祿,權力很大,數量不多。一個縣中也就隻有縣令、縣丞、主簿、巡檢是官員。
吏員多是官員自行招募的辦事人員,無品級與俸祿。官員個人就可以決定吏員的人任免。
但是,官員的任免則是屬於中央的吏部。即便是一省巡撫,也不能將一縣知縣免職。
然而,在多數情況下,巡撫的人脈與能量肯定是大過知縣的,隻要巡撫參奏,還是可以免職知縣的。
即便劉卓可以奏請吏部免除了這個二十多個縣的知縣,但誰又能保證新派來的知縣一定好好乾活?所以劉卓隻是打算先嚇唬一番,以觀後效,若是再行不法之事,那就不用留情了。
將商行與幾個州府的事情放置一邊後,劉卓將重心放到夏季的旱蝗上來。
“旱蝗”是蝗蟲的一種,在乾旱地區出現的多。乾旱條件下,由於蝗蟲的生長、繁殖受到影響,導致蝗蟲數量增多,進而對農作物造成嚴重的損害。基本上,隻要有蝗災發生的地區,必定會伴隨著旱災的發生。
曆史上,中國地區蝗災的發生頻率、持續時間、影響範圍、受災區域遠超其他的自然災害。所以,各朝朝廷都十分重視蝗災。
從明朝立國之初至李自成滅明,兩百多年的曆史中,出現的大大小小蝗災近千次。十六個皇帝在位期間,基本都有蝗災發生。經常發生蝗災地區為北直隸、河南、山東等地。
蝗蟲成災基本上發生在夏秋季節,特彆遇到大旱的時候,有利於蝗蟲的生活和繁殖。
蝗蟲的生命力與繁殖能力很強,蟲卵基本上在地下埋藏著。若是不遇到雨雪天氣,蝗蟲多半會存活下來。此外,蝗蟲的生長周期短,且是集體性生存,一出現就會造成災害。
封建社會是小農經濟為主的農耕社會,蝗災對於農業的破壞極大。不僅會造成百姓顆粒無收,還會引發極端的惡性事件,從而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
雖然蝗災可怕,但在人們經曆過多次蝗災後,也總結出一些治蝗的經驗。一方麵向受災的百姓賑災,發放各種農具,幫助百姓恢複生產;另一方麵則是通過各種手段滅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