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第三十四章滅蝗大計
沒有什麼回到未來,沒有什麼詭異的車站和人群,一切都隻是一場夢,但這場夢,卻把一個胡迭一直以來都在逃避的問題,再一次擺在了他的麵前。
蝗災,如果史書上記載沒有出錯的話,從貞觀二年,也就是眼下這一年起,直到貞觀四年,全國各地都會暴發大規模的蝗災,而蝗災的最高峰,也就是在貞觀三年,離現在,隻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了。
事實上,如果古人懂得災害防治的知識的話,就不難發現,這大規模的蝗災其實早就已經有所苗頭,比如長期的乾旱,這就是蝗蟲蟲卵最適合孵化的環境,曆史上大規模的蝗災,多半都是發生在旱災之後,像這關中地區,今年就已經鬨過一次蝗災了,隻不過規模不算太大,朝庭還能扛得過去。
可是到了明年,當多個州縣全麵爆發蝗災,糧食顆粒無收之時,李二就會迎來他帝王生涯中最大的,也是最艱難的一場挑戰,他不僅要麵對數以百萬計的饑民,還要麵對那些不服於他的勢力的集體反撲,因為在封建王朝的體製下,像這樣大規模的天災,往往都是與帝王天子的失德聯係在一起的,天子天子,上天之子,如果天子沒有失德,那上天又怎會降罪
這樣的理論,在現代社會當然沒人會信,可是在封建時代,卻是沒人可以反駁的真理,因為封建帝王的無上權威,本就是建立在這套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否定它,就等於是否定帝王至高無上地位的合理性。
李二沒辦法麵對這些指責,因為他確實做了失德的事情,他不僅發動兵變,殺死了自己的兄弟,還逼迫著自己的父親讓位於自己,按照封建禮教的標準,嚴格來說,他這帝位來得本就不正當,所以,上天不承認他的身份,降罪於大唐,這在邏輯上是沒有半點可以反駁的。
史書上,對這場災難的記述並不是很多,不過有一點,卻是被後世所津津在蝗災爆發之後,李二曾當眾生吞了數隻蝗蟲,並仰天大吼“人以穀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
在後世,這當然是被作為李世民愛民如子的象征來歌頌的,但稍有政治頭腦的人,隻要結合當時唐朝的國情來分析一下,就不難發現李世民當時為何會如此衝動,甚至是不惜以身犯險,要知道在古代,古人們可是將蝗蟲視為蝗神的,這玩意兒就沒人敢吃,更何況是生吞這對於一個帝王而言,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才能做到
愛民可能是真愛民,但這種行為更大程度上恐怕還是被逼出來的。要知道李二陛下的皇位來得本就不怎麼光明正大,尤其是在他剛登基的這幾天,前腳突厥入侵,剛簽了份渭水之盟,可謂是喪權辱國,後腳就發生這麼大規模的蝗災,這對於一個靠奪位登基的皇帝的聲望的打擊該有多大
說難聽點,要不是李世民本身就是一個無敵的統帥,在軍中擁有極高的聲望,同時又有一大批文臣猛將效忠於他,讓他可以牢牢的抓穩軍權的話,就憑這兩件事,以山東各門閥為代表的朝臣們完全就可以聯起手來廢了他,然後另立新君,或者是像楊廣那般,再來個十八路反王聯手反唐,那也不是不可能的,畢竟他這時候才剛剛接掌帝位,其聲望權勢還遠沒有達到後來開創盛世的高度。
對於這段曆史,讀過大學的胡迭當然是知道的,雖然有些具體的細節記得不是很清楚,但這麼大的曆史事件,卻肯定不會搞錯,隻不過一直以來,他都刻意的回避著這件事,不僅從來沒有與任何人提起,就連想,都不願怎麼去想起。
想起來做什麼蝗蟲本是天災,根本不是他能夠阻止得了的,而且蝗災在這個時代實在太過敏感,他可不想被人給扣上一個妖言惑眾的罪名給砍了頭,反正這件事曆史上也發生過,結果也沒有引起什麼大的動蕩,他又何必多事,給自己找麻煩
胡迭不認為這樣的想法有什麼不對,這件事本來就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可是,昨天在村子裡的所見所聞卻讓他猛然意識到,那史冊上輕飄飄的記載,如果放到現實,將是多麼的殘酷與可怕。
白鹿村,在大唐的治下並不算是最富裕的村子,但也絕不是最窮的,它基本就可以代表大唐農村生活水平的平均線想想,那些村民佃戶,哪怕是在豐年,都隻能靠米糠為食,勉強維持生計,三四十歲的人,就累得跟六七十歲一般蒼老,若是發生蝗災,以他們那家徒四壁的情況,又將何以為生
朝庭或許可以救濟一些,但一個封建王朝的朝庭又能拿得出多少糧食來喂養災民到時,斷絕了生計的這些村民佃戶,要麼就隻能餓死,要麼,就隻能賣身為奴,以打入賤籍,永世不得翻身的代價,給自己和家人換來一道口糧。
事實上,能夠有機會賣身為奴的,那都算是走運的,因為封建老爺們對奴仆的需求量其實相當有限,而且大規模的蓄奴也為朝庭國法所不容,所以絕大多數的災民,就真的隻能等死。
可以肯定的是,很多人會死,這個數字,絕對會是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胡迭一直以來都在回避這點,但現在,他卻被自己的一場惡夢,逼得不得不麵對這一現實。
怎麼辦我能怎麼辦胡迭感覺自己就像是在麵對著無數道審問的目光,這讓他恨不得仰天怒罵我不過就是一個現代的小市民,這種事情,你讓我怎麼辦難道要讓我去警告李二,讓他早早的作好防災救災的準備
胡迭笑了,笑容中充滿諷刺他得多傻才會乾得出這樣的蠢事在一個相信天命,全民迷信的封建王朝,去預言一場天災,還是一場足以動搖帝業根基的天災,真當那位李二陛下是自己的親爹麼
彆說不是親爹,就算是親爹親兒子,以這位陛下的狠辣,敢在他的麵前說出這樣的預言,也絕對是照砍不誤的後世之人都隻傳頌他那貞觀之治的聖明,很多人卻都忽略了,這位爺,他為了帝位,可是能眼都不眨的乾掉自己兄弟全家,又逼迫自己父親退位,在自己幾個兒子造反時,也同樣能狠得下心來處置,幾乎就是自滅了滿門的千古狠人,他會容許這樣一個妖人來預言自己皇業的興衰
在封建王朝時代,預言天災,這是沒有任何人敢去觸碰的禁忌除非你想造反,否則,不管你是什麼樣的身份,有多大的道行,都絕對不能去碰這條底線,在這方麵,任何皇帝都是沒有情麵可講的,誰碰誰死,絕無例外
為什麼
因為在封建王朝那套天命所歸的理論中,天災是來自於上天的警示和懲戒,而天子則是順應天意來統治萬民,他們至高無上的權威是得到上天的認可和支持的,連天子都不知道的天災,你一個外人卻能知道,豈不是說你跟上天的聯係,比天子還要緊密
所以,預言說錯了,你就是妖言惑眾,理所當然的會被處死,就算讓你說對了,天災真的出現,那你就更得死了,因為一個可以預言天災的人,其存在的本身就是對皇權最大的威脅,沒有哪個皇帝是可以容忍這樣的威脅存在的。
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去碰這道底線,絕不能給自己打上神巫的標簽。
靜下心來,胡迭一點點的回憶著自己腦海中那些快要被淡忘的知識。
其實要對抗蝗災,也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困難,最實用的方法,就是利用蝗蟲趨光性,在夜晚裡生起若乾的火堆,到時蝗蟲自然就會前赴後繼的被火光吸引,投火自焚,隻要朝庭組織得力,就完全可以將蝗災的影響壓製在最低。
蝗災之所以可怕,主要還是在於它們的遷移性,一地發生蝗災,如果不能及時滅蝗,那蝗蟲吃光了所有能吃的東西之後,立刻就會飛往下一片區域,並且不斷的繁殖,越生越多,同時受災的地區也越來越廣,就跟病毒的傳播一樣,但如果能在一開始就將滋生的蝗蟲掐滅在其出生之地,不讓它們形成規模,那災難的影響,就絕不會大到可以去動搖國本的地步。
但要做到這點,在這個時代,卻並不容易。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人們把蝗災當成是上天的懲罰,這種迷信的思想也就導致了人們根本就不敢去對抗蝗災,更彆說有組織的進行滅蝗,這樣做,搞不好那些愚昧的百姓就會認為你是在招惹上天,甚至有可能會引來更大的災難,而拚命阻止破壞你抗災滅蝗的行為這絕不是說笑,而是極有可能,甚至是絕對會發生的事情。
所以,想來想去,胡迭發現,要想減少這場蝗災帶來的損失,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要打破官員和百姓們對於蝗蟲的迷信和恐懼,就像二十一世紀的國人,對蝗蟲就沒有半點的敬畏之心,一場氣勢洶洶的蝗災,竟然都能演變成當地村民和商家的狂歡,無數人扯著網到處捕蝗,而商家們直接就在現場設點收購,那價錢賣得比肉還貴,最後這幫吃貨竟然就硬是生生的把一場蝗災給吃沒了,弄得當地政府都一臉懵逼,這事你敢信
所以說,隻要有了這種上吃天,下啃地,天地萬物就沒啥不能下鍋的吃貨精神,區區的蝗災算得了什麼這天下隻要是上了我們大吃貨民族菜譜的物種,它就不可能成災
09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