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
在聽見“漢詩”這組字眼時,眾人如夢初醒。
漢詩不比俳句。
儘管文學體裁沒有高低之分,但對日本人而言,作漢詩的難度無疑在寫俳句之上。
畢竟,你若想作漢詩的話,最起碼得要擁有相當深厚的漢學素養。
但凡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日本人,都能隨手寫上幾首俳句,雖然水平不見得有多高。
可漢詩的話,那可就真的不是什麼人都能寫得出來了。
沉默仍舊主宰著整個宴場。
便在這一片寂靜之中,眾人就像剛剛那樣,目目相看、麵麵相覷。
不過這一次,無人敢再竊竊私語,無人敢再朝青登投去嘲弄、譏諷的眼神。
適才的震撼、青登的那首俳句所帶給他們的“餘震”尚未消去。
青登無視身周的氛圍,緩緩地轉過身,麵朝不遠處的梅林。
這一刻,眾人不由得屏住呼吸。
也同樣是在這一刻,青登以鏗鏘有力的語調,擲地金聲地郎聲道:
“一片俄驚萬點新,更勞車馬碾成塵。”
“費聲林際催歸鳥,負手闌乾獨立人。”
“願以虛空為息壤,偶回庭砌聚殘冬。”
“青天淡薄難充紙,欲寫芳悰跡已陳。”
詩已儘,語已畢。
青登麵無表情地轉回身,向著眾人微微欠身。
“獻醜了。”
接著,他在所有人的呆怔注視下,悠然地坐回至原位。
10秒鐘後,遠方的風聲仍舊強調著宴場的寧靜,仿佛隻有這個房間從世界切離。
半分鐘後,原本安靜得落針可聞的宴場,猶如風吹過湖麵所帶起的漣漪一般,沒有太過張揚地騷動起來。
1分鐘後,某位“南紀派”最先回過神來地高聲道:
“好詩!好詩啊!”
有人帶頭之後,青登頓時被接踵而至的稱譽、羨慕、嫉妒所包圍。
“欲寫芳悰跡已陳……真乃妙筆!”
“這不可能……橘青登居然懂得寫俳句、漢詩,而且水平還這麼高……”
“嘖,不僅有著出類拔萃的劍術天才,還有著那麼優秀的文采……難道他是無所不能的嗎?”
……
那些尚未往詩箋上著墨的人,一邊露出訕答答的樣子,一邊陸陸續續地收起手中的紙筆——他們哪還好意思呈出自己的作品?這不自取其辱嗎?
青登的這首漢詩帶給眾人的震撼,遠勝方才的俳句。
一直以來,以儒學為代表的漢文化在日本的統治階級、知識分子的心中有著極高的分量。
縱觀整個江戶時代……或者說是縱觀整個日本古代史,“精通漢學,會寫漢詩”素來乃高逼格的象征。
會寫漢詩本就很了不起了,你居然還能寫得這麼好?!
如若說,青登適才所吟的俳句,是往一池平靜如鏡的湖水裡投入一塊巨石,激起無數水花。
那麼,他現在所誦的這首漢詩,就是朝這池尚未恢複平靜、仍在不斷蕩出波紋的湖水裡扔下一枚爆彈。
不少人被直接炸懵——至少德川家茂被炸懵了。
隻見德川家茂肢體僵硬地呆坐著,猶如泥塑木雕。
坐在其右手邊的和宮,也是差不多的模樣。
心比天高、對關東人有著極深偏見的和宮,大概很難相信吧。
一個東夷……而且還是一個此前隻有“善舞刀劍”之名的粗魯東夷,竟能寫出如此優美的詩句。
比起表情被強烈的震驚所支配的德川家茂與和宮,天璋院刻下的神態,無疑要複雜、玩味得多。
她露出恍惚的表情,半張著朱唇,俊秀的眉宇間聚滿難以言說的情感,表情變得讓人很難捉摸。
勝麟太郎拍了拍青登的肩膀,既驚又喜地感慨道:
“青登,想不到你還有這種本事。”
青登掛出謙虛的淺笑。
“隻是因為吹上庭院的景致太美,激發了我的靈感而已。換作平日裡,我可寫不出這麼好的詩詞。”
若說此時此刻,席上的所有人中,誰的反應最為劇烈,那自然當屬一橋慶喜和鬆平春嶽了。
他們倆的表情全都難看得厲害,麵色陰沉得仿佛隨時會滴下漆黑的濃墨。
雖然他們很不甘心、很不想承認這個事實……但青登所作的這首俳句以及這首漢詩,確實皆為毋庸置疑的上乘之作!
關於如何評價這首“梅花深處何人宅,半星燈火漏幽微”——一言以蔽之:畫麵感與意境俱在。
夜晚,梅林深處,露出一兩點燈光……這是何等強烈的畫麵感?
跟辛棄疾的名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非常相似。
此外,還有著恰到好處的意境。
字裡行間隱含淡淡憂愁,也有些清寂的味道。
梅林的深處到底居住著誰?我未曾知曉,隻看到那些微弱的燈火透露出孤單。
幽寂感撲麵而來。
繼俳句之後的漢詩,同樣出類拔萃。
花朵凋謝,單薄的青天也沒法留下落花的芳悰……哀傷氛圍都快透出紙麵了,這可太符合日本人的口味了!
日本人就喜歡這種哀傷、悲愴、屁大點的小事兒都要死要活的調調。
隻要是有過一點漢學修養的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這首詩的不凡之處。
眾人會被這首詩所折服,隻不過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畢竟,此詩的作者可是清末的詩詞名家:陳曾壽(1878~1949)。
清詩的特點是“兩頭重,中間輕”。
清初和清末的詩詞,普遍有著極高的質量,佳作頻出。
至於清中的詩詞,則因各種不宜多講的原因而稍顯拉胯。
在青登目前所身處的這個時空下,陳曾壽尚未出生。
所以青登毫不客氣地將他的作品給照搬了過來。
在前世,青登曾為了攻下語文考試裡的“詩歌鑒賞”,而刻苦背誦、鑽研過中國各個朝代的詩詞。
對於清末的詩詞,他雖不算多麼了解,但也好歹記著梁啟超、陳曾壽、陳三立、陳衍等名家的傑出之作。
就這樣,青登靠著一首俳句、一首漢詩,逆轉了局麵。
“南紀派”與“一橋派”依然是一方八麵威風,另一方怏怏不樂。
隻不過,雙方的角色互換了。
前者挺胸抬頭、眉飛色舞。
後者書空咄咄、頹唐不安。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笑容守恒定律”吧——笑容並沒有消失,隻是從“一橋派”的臉上,轉移到了“南紀派”的臉上。
按照慣例,在作詩遊戲結束後,大家將一起討論、評選誰的作品為最佳。
從現狀來看,已經沒有再舉行這個環節的必要了。
誰會奪得桂冠,已經一目了然。
冷不丁的,青登忽然開口道:
“鬆平大人!”
感受到青登視線的鬆平春嶽,立即下意識地轉頭望過去。
“不知在下的作品,可否能入你的法眼?”
鬆平春嶽的嘴角猛抽了幾下。
其麵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朝豬肝的顏色變化著。
本想借著此次的“賞梅宴”來抬高一橋慶喜的名望,順便踩一腳德川家茂和天璋院,沒承想竟弄巧成拙,反倒給橘青登做了嫁衣裳!
雖然心情無比悲憤,恨不得暴跳而起,但他此刻展現出一名政治家該有的高超素養。
他憑著極強大的情緒管理能力及表情管理能力,硬是壓住內心的澎湃情緒,擠出略顯僵硬的笑容。
“哈哈……橘大人,沒想到你竟有如此詩才,在下深感佩服。”
“那就好,能夠得到鬆平大人的讚賞,在下實在是三生有幸。”
說罷,青登發動“帝王之術”和“欺詐師+1”,在擺出一副真摯表情的同時,換上鬆平春嶽剛才“請求”天璋院展示其詩作時的語氣:
“久聞大人勤學好問,您日後若想學習俳句和漢詩的創作方法的話,大可來請教在下,在下很樂意指點學問不精的人,這樣一來,您也不用再欲求一詩而不得了。”
鬆平春嶽:“……”
一橋慶喜:“……”
德川家茂:“……”
天璋院:“……”
其他人:“……”
全場寂靜。
少頃——撲哧——的一聲,某人因忍耐不住,導致笑聲不慎泄出。
緊接著,就跟起了連鎖反應似的。“撲哧撲哧”的拚命忍笑的聲音,不絕於耳。
那些跟鬆平春嶽同為“一橋派”陣營的人,或是地位比他要低的人,不敢當眾笑出聲來。
而那些地位比鬆平春嶽高的人,為了維護住自己的形象,也同樣在努力憋笑。
德川家茂抿起嘴唇。
和宮拿起隨身攜帶的扇子,擋住自己的麵龐。
天璋院咬緊牙關。
四下裡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鬆平春嶽的麵色徹底變成了豬肝的顏色……不,比豬肝的顏色還深邃。
他用儘自己最後的理智,一點一滴地從齒縫間擠出字詞,沉聲回複道:
“橘大人,感謝您的慷慨……若有機會的話,在下定會請您指教一二……”
就在這個時候,一橋慶喜轉過臉來,筆直注視青登——被睫毛深深掩藏的目光中,一絲獵鷹般的銳利浮了上來。
……
……
數個小時後——
江戶,月宮神社,某座房間——
“哈哈哈哈哈哈!”
天璋院捂著肚子,不顧個人形象地放聲大笑。
“盛晴,你有看見鬆平春嶽的那副仿佛吃了屎一樣的表情嗎?哈哈哈哈哈哈哈!”
端坐在天璋院身前的青登,一臉無奈地說道:
“殿下,你也笑得太誇張了吧?”
室內除了青登與天璋院之外,再無旁人。
“哈哈哈哈!沒、沒辦法呀!哈哈哈哈哈!因為實在太好笑了!哈哈哈哈哈!”
將“一橋慶喜和鬆平春嶽找茬,結果卻被青登反殺”的這組小插曲排除在外後,總體而言,今日的這場“賞梅宴”姑且算是圓滿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