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登曾在幕府的軍隊係統(火付盜賊改)裡待過一段時日,所以他可太清楚當前的幕軍、各個藩國的藩軍,大體都是怎樣的德性了。
一言以蔽之:跟他們一比,21世紀的剛完成軍訓的大學生們都算是不容小覷的勁旅了!
有極高的文化水平,聽得懂簡單的指示,喊停就停,喊走就走,喊轉身就轉身,喊集合就立即集合成一個緊密的方陣——在現代人的眼中,這或許不算什麼,但在“爛中自有爛中手”的時下日本裡,這樣的軍隊足以使敵人深感忌憚!
不誇張的說,倘若能訓練出一支“大學生水平”的軍隊,那麼不說是對抗瘋狗化的長州軍和完成部分近代化的薩摩軍,但吊打一下中小藩國的藩軍,還是不成問題的。
絕大部分的中小藩國窮得都快揭不開鍋,靠著向商人借錢來度日,哪還有那個閒錢去維護軍備?
堆放在倉庫裡的那些武器,積塵的積塵,生鏽的生鏽,僅有的那點火器還是從戰國時代傳下來的火繩槍。
武士們在做完自己的本職工作之餘,還得從事種地、糊傘、做木屐等副業來維持生計。
這樣的軍隊,能有什麼戰鬥力?
若讓他們碰上一支聽得懂基礎軍事指令的“大學生部隊”,恐怕還沒開打,膽氣就先泄掉一半了。
當然,隻有區區的大學生水準的軍隊,終究是不能上戰場的——至少不能上激烈的戰場。
你讓大學生們站下軍姿、踢下正步,或許還不成問題。
可要是真讓他們端上真家夥去跟凶悍的敵人搏鬥,那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使新選組的訓練度、組織度,達到現代軍隊的水準……青登雖很想這麼做,但這種想法根本就不現實。
現代軍隊之所以那麼強悍,有相當一部分原因,在於士兵們普遍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極強的主觀能動性,不僅令行禁止、能夠操弄複雜的武器,而且還能在必要的時候,根據前線的實際狀況來自主地展開靈活的作戰。
不要覺得這似乎很容易。
事實上,即使是在現代,擁有極強的主觀能動性的軍隊,怕是都不出雙手之數。
因此,要想擁有一支完全現代化的軍隊,得從將士們的基礎教育開始抓起,需要花上相當漫長的時間。
京都的迫切局勢,不允許青登去展開如此耗時的練兵大計。
所以,他也不貪心。
他對新選組的要求隻有一個:擁有不輸給現代警察的訓練度、組織度!
但凡能夠達到該水準,莫說是薩軍、長軍、大鹽黨和法誅黨了,隻要是裝備水平能夠跟上,哪怕是對上在19世紀裡如日中天的英軍、法軍,也能有一戰之力!
於是乎,青登主要從兩方麵下手——一是紀律,二是飲食——它們乃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能夠快速增強軍隊戰鬥力的不二途徑。
跟“提升將士們的教育水平”相比,“提高紀律”和“增強飲食”,實在是要容易得多。
青登直接將前世的練兵方法給照搬……啊、不,給借鑒了過來。
一板一眼的站立姿勢、長時間的軍姿訓練、僅僅隻是除了點小錯就會施以嚴懲……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一切毫無必要,純粹是折磨人取樂,是以他人的痛苦為樂的愚蠢把戲。
為什麼要將大把大把的時間用來訓練軍姿?有這個時間,去訓練點彆的不好嗎?難道日後要指望將士們用無可挑剔的帥氣軍姿去嚇倒敵人嗎?
毫無疑問,這種感覺是錯誤的。
之所以要這麼“折磨”將士們,是為了實施一起大刀闊斧的手術。
沒錯,手術。
這場手術被有意設計成儘可能的艱苦。
它的設計是如此精巧,如此智慧,如此高效,如此冰冷,如此不近人情。
這場手術隻為了一個目標:改造。
把那些太柔弱、太嬌氣、太難以管教的人改造成堅強的戰士。
與此同時,眾所周知:截肢手術乃手術的一種。
並非所有人都能被改造成功。這個時候,就要實施截肢手術,淘汰這些人,把他們趕出隊伍。
青登敢斷定:身體或心理上無法接受這場大手術的人,肯定大有人在。
不出一、兩個月,定會有不少人或主動、或被動地離開新選組。
義務教育的缺乏、長久的散漫生活,使得新選組的絕大部分將士的腦子裡,壓根兒就沒有紀律、軍令如山倒的概念。
不容半點出錯的嚴苛訓練。
連何時睡覺、何時吃飯都有嚴格規矩的生活節奏。
森嚴的上下級關係。
上述種種,勢必會讓不少人無所適從。
能夠將其克服、適應的人,將能成為合格的士兵。
而無法適應的人……青登沒理由養著這些派不上用場的人。
至於飲食就很好懂了。
青登相信精神的力量。
但無視物質的重要性,一昧地追求精神的作用,那就是在瞎扯淡了。
有道是“七分吃,三分練”。
連吃都吃不好,還怎麼強身健體?
江戶時代的經典飲食結構:粗糧+醃製品,肯定是不能沿用了。
要吃大米,而且光吃大米還不夠,還得輔以豐富的配菜以充實營養,否則不僅沒法強身健體,還容易患上腳氣病。
許多人常有這樣的誤解:腳氣病,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會讓人的腳氣非常嚴重的病。
實質上並非如此。
腳氣病與腳氣無關,它乃神經性疾病,正式名稱是“維生素B1缺乏病”,是最常見的營養素缺乏病之一。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因營養不良引起的疾病。
前世在警校念書時,青登曾聽某位師兄科普過這項疾病,所以他對此病很有了解。
長期攝取大量碳水化物為主食而缺乏肉食及豆製品等引發的不均衡膳食都可造成維生素B1缺乏,進而患上腳氣病。
臨床表現有感覺和運動障礙、肌力下降、肌肉酸痛、愛打瞌睡,漸漸地還會出現一些嘔吐或者抽搐的現象。
再往後,腳會腫得像饅頭一樣,並不斷潰爛,喪失行走能力。
接著逐漸失去觸覺,變得口齒不清,肌肉軟塌塌的再也使不上勁,無論如何調養,情況都不見好轉。
若是再不進行治療,最終將會虛弱得無法進食,進而走向生命的終點。
在江戶幕府治下,這個病相當泛濫。
這種從癱軟無力症狀開始的患病過程,倒是跟傳統富貴人家嬌弱的形象挺匹配,再加上多發生於權貴們聚集的江戶幕府的統治中心:江戶,因而又被叫做“江戶病”。
該病的發病症狀跟因真菌感染引起的腳氣(足癬)非常像,“腳氣病”一稱由此而來。
令人奇怪的是,腳氣病似乎隻跟有身份的人過不去,住在城中的貴族患病率很高,反倒是窮苦的日本庶民幾乎不會沾染這種怪病。
這個病看似很玄乎,實際上完全是營養不良惹的禍。
達官顯貴們每餐每頓都能吃上用細糧做的大白米飯,但他們的配菜實在太簡陋、太不科學了,大多是醃製品,基本沒有肉食,隻吃點魚蝦。
維生素B1大量存在於雞鴨牛羊豬這些動物中,但魚蝦中的維生素B1則比較少。
長此以往,體內極度缺乏維生素B1,患上腳氣病便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反觀庶民——他們壓根兒就吃不上大米,所以他們反倒不容易罹患腳氣病。
因此,要想預防、治療此病,相當簡單:多吃點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比如牛羊豬的肉,再比如粗糧。
為了避免將士們被腳氣病所擾,青登特地命令廚娘們大力采購、烹製肉食,力求讓新選組的將士們都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總司看了青登一眼,“呼”地歎了口氣,接著換上開玩笑的語氣。
“行吧,你是咱們的老大,我聽你的。”
說罷,總司挺直腰杆,雙手習慣性地叉腰,大步流星地走向一番隊的隊士們。
“都聽見了吧?訓練效果不達標者,一律嚴懲!”
“接下來,我會時不時地‘偷襲’你們!”
“雙手沒有貼緊腿側的人,趕緊趁著現在的機會,將雙手貼得緊緊的!”
“要不然,你們就等著挨罰吧!”
總司的這一席話,頓時讓一番隊的隊士們紛紛麵露惶恐之色。
一時間,那一隻隻手臂以肉眼可見的力度緊緊死貼腿側。
“不錯,就要這樣。”
青登朝總司投去讚賞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