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敵我雙方都已是在拚一口氣。”
“為了激勵將士們的鬥誌,同時也為了讓將士們能夠更好地跟上我,我計劃著做一麵顯眼的旗幟。”
“我本打算做一麵‘試字旗’。”
“結果,負責製旗的那人不識字,把‘試’寫成‘誠’了。”
“沒辦法,就隻能扛著這麵‘誠字旗’來衝鋒了。”
“最終,在獵獵招展的‘誠字旗’下,我們追上了殘敵,將他們悉數殲滅。”
“就這樣,我與‘誠字旗’結下了奇妙的緣分。”
“在思考應給新選組設計出什麼樣的軍旗的時候,最先闖入我腦海的,就是當年的這麵‘誠字旗’。”
“所以,以‘誠’字來作為新選組的象征,姑且也算是在紀念吧。”
“紀念我此生以來所打的第一場酣暢勝仗。”
“至於最後一個、同時也是我青睞‘誠’字的最重要的原因……”
言及此處,青登倏地沉默了下來。
似乎是在構思措辭、醞釀情感。
與此同時,他的神情以肉眼可見的幅度變得嚴肅起來。
眾人接連被他的這副莊嚴模樣所影響,不自覺地挺正腰杆、坐直身子,尖起耳朵,認真聆聽。
“‘誠’字有‘誠信’、‘忠誠’等諸多含義。”
青登緩緩地掃視現場的每一個人的麵龐。
“本軍的‘新選’之名從何而來?”
“在這個腥風血雨的亂世中,我們被時代選中。與此同時,我們又選擇了新的‘道路’。”
“我希望新選組的全體將士——包括你們在內——都能至誠地忠於自己的信念!”
“不論是疼痛還是悲傷,不論是酸楚還是疲憊,都要在自己所選擇的道路上一路奔馳!貫徹‘誠’的意誌,不負‘新選’之名!”
簡短卻又不失鏗鏘……眾人皆被其氣勢所震懾。
就連總與青登不對付的芹澤鴨、新見錦,以及鐵了心的要謀亂的清河八郎,刻下也不禁感到一凜。
貫徹“誠”的意誌,不負“新選”之名……眾人一邊不約而同地在心裡複述這句話語,一邊轉過腦袋,再度望向青登手裡的“誠字旗”。
與適才第一次瞧見此旗相比,他們此時的眼神無不發生顯著的變化。
青登的話音未斷:
“順便一提,這麵旗幟所選用的顏色,亦包含著不一般的寓意。”
“如你們所見,此旗的底色為血紅色,中央的‘誠’字和下麵的山形紋是白色。”
“血紅色象征犧牲;白色象征對‘誠’心無雜念。”
“除了‘誠字旗’之外,我還委托八木先生製作了另一麵……雖不算是軍旗,但也格外重要的旗幟。”
說著,青登放下手裡的“誠字旗”,接著又從懷裡摸出一麵新的旗幟。
這一次,青登沒有再吊眾人的胃口。
麻利地掏出新旗後,就直接鋪展開來。
這麵新的旗幟並沒有任何花裡胡哨的內容,就隻是普通的白底黑字。
右邊上書“有死之榮”。
左邊上書“無生之辱”。
連起來便是氣勢十足的8個大字——“有死之榮,無生之辱”。
語出《吳子兵法·論將第四》。
原文是“師出之日,有死而榮,無生而辱”。意思是軍隊開赴戰場之後,就要準備光榮獻身,而不能屈辱地保住生命
“我將其稱為‘督戰旗’。”
青登輕聲說。
語氣相當平靜。
“顧名思義,這是用來督戰的旗子。”
“在平常時候,絕不會輕易地打出這麵旗幟。”
“隻有在與敵人決戰的時候,或者是在死生存亡之際,才會樹起此旗。”
“此旗屹立之刻,即為死戰之時!全軍上下皆須抱定必死之決心!凡戰端一開,必英勇殺敵!”
“要麼戰勝,要麼戰死!”
“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畏縮不前者,立斬!”
“倉皇退遁者,立斬!”
“一切儘如此旗——有死之榮,無生之辱!”
語畢,青登眯起雙目,眸中迸出凜冽的寒芒。
那仿佛暗藏鋒利刀刃的話語,令得在場的不少人都不受控製地縮了縮脖頸。
好在僅須臾,青登就收起了他的氣勢,同時也收起了其手裡的“督戰旗”。
“好了,我已經將製服分發給你們了,也向你們展示了本軍的軍旗和督戰旗,你們若無事向我彙報的話,本場會議就……”
青登的話還未說完——
“鎮撫使大人!鎮撫使大人!”
自走廊方向傳來的焦急大喊,打斷了其話頭。
同一時間,門外出現一道單膝跪地的身影。
青登挑了下眉,問道:
“何事?”
門外的那道身影深吸一口氣,響亮、卻又結結巴巴地高聲應道:
“有有、有快轎來此!指名要找鎮撫使大人!”
刹那間……真的是在一刹之間,議事廳的氛圍驟變!現場洋溢著令人倒抽一口氣、刺痛般的緊張感。
青登也好,其他人也罷,無不是麵上變色。
即使是蠢笨如原田左之助,也知道“有快轎來此”,意味著什麼。
青登馬上就反應過來,迅速下令道:
“局長、副長、總長和參謀留下!其他人退下!將快轎迎進來!”
……
……
不一會兒,一名躺在榻榻米上、似乎隨時會斷氣的年輕人,強撐著精神,斷斷續續地說道:
“鎮撫使……大人……伊勢……出現大規模的……一揆……!敵勢……破萬……!請儘快……派兵平叛吧……!”
*******
*******
又到月底啦!又是二陽,又是降溫的,本月真的是多事之秋啊……手頭有月票的書友,請務必投月票給本書哇!(流淚豹豹頭.jpg)
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pg)
PS:打《隻狼》的時候,一直覺得那麵“有死之榮,無生之辱”的旗幟好帥,現在總算是將它寫進我的故事裡了!(豹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