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信人不是走進來的,而是被抬進來的。
4位大漢——他們是今日負責守衛屯所大門的門衛——將傳信人放在一塊拆下來的門板上,七手八腳地將他抬進議事廳。
見到傳信人的時候,青登的第一反應是:這人還活著嗎?
實不相瞞,因為快轎乃隻有在十萬分火急的特殊情況下下才會出動的交通工具,所以這還是青登第一次見到乘坐快轎的人。
所謂的「百聞不如一見」,便是如此吧。
儘管久聞快轎的恐怖,但在真的親眼見識到了乘坐快轎之人的慘狀後,饒是心性堅韌的青登,也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隻見傳信人的麵龐上……已經不存在血色了。
不,血色還是有的,隻不過那是沿著其鼻孔淌下來的鼻血。
奄奄一息、半死不活、麵無人色……這些成語放在此人的身上,都顯得太過蒼白。
他在吸入一口氣後,似乎再也沒呼出來。
身上沾滿了白的、黃的、灰的……各種顏色的汙垢,渾身散發著令人聞之欲嘔的惡臭。
與死人無異的慘烈模樣,再加上這股熏天汙地的惡臭……青登真的以為他們抬了具屍體過來。
——這個人到底還有呼吸嗎?
青登的心裡剛誕出此問,便見傳信人艱難地抬起眼皮……雖然隻睜開一絲,但青登還是長出了一口氣:太好了,這人還活著。
對方轉動腦袋,直勾勾地盯著他。
「鎮撫使大人……非常……抱歉……請恕在下……無力起身……行禮……」
青登立即道:
「無妨,你躺著就好!到底出了什麼事?你快速速報來!」
緊接著,他就聽見了這句話。
伊勢爆發一揆……敵勢破萬……
無比簡短的一句話,卻是在頃刻之間,令得整座議事廳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室內外的空氣,似乎變得格外沉重。
清河八郎臉上變色。
山南敬助的臉色也立時變了。
近藤勇的頰間亦充滿驚駭和詫異的神色。
土方歲三蹙起眉頭,抿緊嘴唇。
青登則是眯起雙目,神情嚴肅。
伊勢——位於京都的東南方向,毗鄰太平洋,北部與濃尾平原相接。
說起伊勢,最廣人知的莫屬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乃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是神道教最神聖的地方。
因為它所供奉的神明,是日本神話裡的太陽女神、至高神:天照大神。
據說上古傳說中三大神器之一的八咫鏡就供奉於此。
所謂的「一揆」,本是中文詞彙。
語出《孟子·離婁下》——「地之相去也,千有餘裡;世之相後也,千有餘歲。得誌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
意思是古代聖人舜和後代聖人文王的所作所為是完全相同的。
後因以「一揆」謂同一道理、一個模樣,字麵解釋為「團結一致」。
比如範曄的《後漢書·荀爽傳》:「天地《六經》,其旨一揆。」
再比如蘇軾的《醉鄉記》:「其氣和平一揆,無晦明寒暑。」
此詞傳到日本後,被引申為「團結而起義」,白話的說法就是民變、民亂。
原意是指在神明的麵前立誓要團結的團體或其所發起之戰鬥,到後來泛指農民對統治者的反抗。
縱觀日本曆史,主要有兩種類型的一揆。
其一是農民自發的鬥爭,被稱為「土一揆」。
至
於其二,便是由一向宗領導的***,被稱為「一向一揆」。
一向宗是佛教的一個宗派,是淨土宗的一個分支,彆稱淨土真宗,起源於日本。
在某種程度上,日本的一向宗近似於中國的白蓮教——全都是很能搞事的主兒!
一向宗宣揚不需要懂得佛法經文及參與複雜的寺廟儀式,隻需加入一向宗並時時口念:「阿彌陀佛」口號,就可以死後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既不需要鑽研佛法,也不需要經曆的苦修,隻要念上幾句口號,就能登上極樂淨土……這麼便利的成佛方法,自然是極受民眾青睞。
於是乎,憑借著淺顯的教義與簡便的修行,一向宗很快就發展壯大了起來。
由於鼓勵信徒募捐,一向宗的僧人們又很喜歡占據公有土地建設寺廟。
久而久之,一向宗成了割據一方的政教合一的強大集團。
到了戰國時代,一向宗積攢了各類資源後,勢力達到極盛,開始以僧人身份介入世俗權限爭端中,常常占據諸侯的土地蓋廟,還頻繁煽動民眾對諸侯不滿,掀起一向一揆,令諸侯們非常頭痛,造成非常多的衝突,引發很大的問題。
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從平安時代(7941192)起,佛教在日本就有著無限趨近國教的崇高地位。
各方勢力都不敢明著與一向宗作對,生怕背上「佛敵」的罵名——直到一個名叫織田信長的狠人橫空出世。
身為日本稀世罕見的外交能人、戰略高手,織田信長從不慣著頻繁搞事的一向宗。
他直接放火燒了日本的佛教聖地比睿山。
接著又燒了有「日本佛教之母山」的延曆寺中的根本中堂和山王二十一社。
後來還用了近10年的時間,攻下並焚毀一向宗的總本山:石山本願寺。
豐臣秀吉掌權後,在石山本願寺的原址修建了一座易守難攻的繁榮新城,即今日的大阪——而這,便是後話了。
多虧了織田信長的重拳出擊,以及德川家康後續的一係列捭闔縱橫,一向宗不複往日威風,基本算是徹底失勢了。
縱觀德川一朝,日本民間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一向一揆,「僧兵」也成了布滿灰塵的曆史名詞。
一向一揆雖沒了,可土一揆……即農民們自發的武裝起義,卻是一直存在著。
畢竟,它從根子上就沒有完全杜絕的可能。
隻要階級矛盾還存在,隻要江戶幕府仍是一個代表武士階級的利益的封建政權,土一揆就不可能徹底消停。
本來,在西方列強攻過來之前,日本的社會矛盾就已很嚴重了。
為了平息動亂,挽救幕藩體製,幕府先後發起寬政改革(17871793)和天保改革(18411843),結果這兩場改革都以失敗告終,社會矛盾愈來愈激烈。
「黑船事件」後,情況更加惡化。
隨著西方資本的入侵,在外國商品的衝擊下,傳統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劇烈變化,舊有的小農經濟逐漸解體。
農民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社會矛盾空前激化。
如此,吃不上飯的民眾揭竿而起,大喊一聲「國民苦不堪言,你們的家人也一樣吧?」、「大海上波濤洶湧,富士山烏雲密布。處身於這腐敗時代,我的熱血沸騰起來了!」、「你們聽我說!征夷大將軍絕不希望百姓如此受苦!」,便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這樣,自嘉永年間以來,日本境內的農民起義便一直有愈演愈烈之勢!
青登可是以側眾兼禦台様用人的身份,輔佐德川家茂和天璋院處理了近2年的幕政,所以他可太清楚近幾年來的關於農
民起義的真實詳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