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兩金……這是多麼恐怖的數字啊!
饒是現在已經掌握生財之道的青登,也得費上許多時日才能攢下這麼大的一筆錢。
在得知幕府打算動用100萬兩金來上洛後,青登先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後因極度的震愕而瞪大雙眼,僵立在原地,久久說不出話來。
用100萬金來充當上洛的路費……有沒有搞錯啊!
想當初,新選組草創之時,所得之軍費隻有區區的3000兩金。
為了籌集軍費,他冥思苦想,費了好大一番工夫才總算是渡過了財政難關。
你們僅僅隻是走一趟東海街道,又不是要跨山渡海,東海街道是一條平坦的大道,沿途還有許多宿站可供補給,結果這都要花掉他媽100萬兩金!而且這筆錢隻包括去程,並不包括返程!
有這個錢,乾什麼不好?
你們還以為現在是三代將軍家光治下的全盛時代嗎?
你們是覺得國庫裡的錢太多了,無處消費了嗎?
用錢的地方海了去了!
組建新軍、購置武器——光是這兩項,就是喂不飽的吞金巨獸。
你們就算是把這筆錢分發給關東的老百姓們,也遠遠好過將其用作所謂的上洛的「路費」!
僅僅隻是為了所謂的排麵,僅僅隻是為了所謂的「彰顯將軍的氣概」,僅僅隻是為了遵守所謂的禮製,就要花上100萬兩金……
青登不禁心想:若是能讓他擁有這100萬兩金,那他可以直接將新選組的兵力規模擴充至萬人以上!
在奉行實用主義的青登眼裡,這種與打腫臉充胖子無異的行為,簡直令人費解!
針對這筆貴到天上去的路費,軍艦奉行並勝麟太郎就提議:「此舉既花錢又費時,破費過多,還不如乘船去。」
他主張乘軍艦走海路,不僅效率高,花費少,而且就某種程度而言,乘坐軍艦赴京遠比腿著上洛要威武。
然而,對於勝麟太郎所提的這項建議,幕府的「禮製派」……或者或是「保守派」,立即予以強烈的反對。
他們拿出的理由是「將軍此前從未乘過船,萬一船沉了怎麼辦?」
這種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首先,幕府目前所使用的戰艦,已非老舊的古典戰船,而是西洋出產的先進戰艦。
德川家茂對於幕府海軍的建設,一直是相當上心。
不僅一手提拔了勝麟太郎,而且還打算在明年的時候,在神戶創辦一間專門用於培養海軍人才的海軍操練所。
近幾年來,在德川家茂的授意下,幕府陸續從西方購入了好幾艘先進的戰艦。
比如1855年於荷蘭開工,1857年建成,1860年橫跨太平洋,將日本使節團送往美國的蒸汽船鹹臨丸。
指望這些初級戰艦去打仗,估計夠嗆。
可隻是運送人和貨物的話,那還是不成問題的,單論安全性是絕對有保障的。
其次,又不是要橫渡太平洋或是環遊世界,戰艦出了江戶灣後就會全程貼著國土來航行,一路上風平浪靜,現在是4月份,又不是季風時節,有什麼危險的?
「保守派」的領頭羊,同時也是最反對將軍乘艦上洛的人,是大奧的本壽院。
【注·大奧:將軍的後宮】
黨爭是真的他媽無處不在。
就連小小的大奧,也有他媽的黨爭!
本壽院——江戶幕府第12代將軍?德川家慶的側室,前代將軍(第13代將軍)德川家定的生母。
做個類比的話,本壽院的身份近似於幕府的「太皇太
後」,比身為「太後」的天璋院還高上一級。
本壽院的原名為美津、堅子。
比起因絕世美貌和各種似是而非的傳聞,而一直保持著極高的話題度,經常出現在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論中的天璋院,本壽院的存在感就顯得很薄弱了,頗有寂寂無聞的意味。
近幾年來,她一直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裡,都快讓人遺忘大奧裡還有這麼一位「隱藏boSS」了。
彆看本壽院現在不聲不響的,在德川家定仍在世的時候,她也是一位不安分的主兒。
身為德川家定的生母,她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傳宗接代,希望自己可以抱上可愛的孫兒。
於是乎,天璋院剛一嫁來幕府,她就隔三岔五地跑去詢問天璋院:你和家定有沒有卓艾……啊,不,更正。應該是「你有沒有懷上小孩呀?」才對。
她熱切地期盼著,等待著。
結果天璋院的肚皮一直沒有動靜。
期待逐漸累積為失望……
相傳當「德川家定尚未與天璋院圓房」的傳聞散布開來後,她直接氣得跑去質問天璋院。
她所質問的內容是什麼,已經不得而知了。
不過,想必也是那些老掉牙的東西吧。
根據這個時代的價值觀,為將軍誕下子嗣,延續德川氏的後代,乃禦台所應儘的義務。
因此,在本壽院看來,天璋院的這種不與德川家定圓房,不去生兒育女的行為,根本就是在玩忽職守,沒有儘到禦台所的職責。
她一方麵給德川家定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麵極力催促天璋院,要求天璋院儘快誕下德川家定的子嗣。
一來二去之下,這對婆媳的關係越來越僵。
本壽院連個好臉色都不願給天璋院。
僅僅隻是媳婦的天璋院,無力對抗婆婆,隻能默默地忍下這口惡氣。
這場婆媳間的「冷戰」,並沒有持續太久。
因為……1858年,德川家定病逝。
中年喪夫,沒過幾年又喪子……深受打擊的本壽院,從此變得心灰意冷。
獨子已逝,血脈已絕,繼續敵視天璋院已沒有意義。
她搬進大奧的深處,鮮少見人,過起了避世絕俗的生活。
隨著時間的流逝,她與天璋院儘釋前嫌,雙方的關係慢慢轉好。
說來諷刺……直到她們的兒子(丈夫)死去後,這對婆媳的關係才逐漸破冰……
本壽院從不過問政事,不曾對幕府的施政指手畫腳。
不過,她對於德川家茂的人身安全,倒是相當上心。
儘管不是自己的血親,但她對德川家茂還是有著不淺的感情的。
在當年的繼嗣之爭中,由本壽院和天璋院統領的大奧,始終堅定地站在南紀派一邊,力挺德川家茂上位。
在此過程中,本壽院憑借著自身的崇高地位,出力不少。
因此,本壽院算得上是南紀派的大功臣之一。
既是尊貴的「太皇太後」,又是南紀派的核心成員、大功臣……於情於理,德川家茂和天璋院都不能在本壽院的麵前放肆。
對於勝麟太郎所提出的「乘艦上洛」的建議,本壽院極力反對。
其態度之堅決,堪稱歇斯底裡,頗有一種「德川家茂若是乘艦上洛,我就直接自儘」的意味。
實質上,青登倒也很能理解本壽院的內心世界。
但凡是細究過本壽院的一生的人,都不會覺得她的這種視「乘坐艦船」為「下地獄」的激烈態度,有何異常之處。
她的這一輩子實在是經曆了太多的刺
激了。
她的丈夫——第12代將軍德川家慶——在位16年(18371853),身子骨還算壯實,生育能力很強,與正側室之間生有德川家定、德川慶昌等11男16女。
然而,能夠順利地長大成人的子嗣,隻有德川家定。
其他兒女要麼剛出生就夭折,要麼就是英年早逝。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德川家慶將要斷子絕孫後,本壽院誕下了德川家定。
在誕下德川家定之前,本壽院已先後生下了兩個男孩,但都早逝。
可以說,德川家定的降生實乃來之不易的意外驚喜。
禦台所是正室才能擁有的稱謂,僅僅隻是側室的本壽院無緣此號。
不過,她卻被賦予與下一任將軍生母相稱的身份:禦年寄上座。
為了保住後代,德川家慶直接下達了嚴令:將政之助(德川家定的乳名)養在大奧的最深處!不能讓他吹到一絲涼風!
就這樣,經過不計成本的嗬護,總算是保住了這棵獨苗。
隻可惜……這棵獨苗雖幸存了下來,但也長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