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州的肆意妄為,早就讓天皇甚感不快。
以“保護朝廷”為由,興兵攻打京都的這般行為,更是讓天皇對長州的厭惡達到頂點。
相對的,他自然是對保護京都、使其免受蹂躪的青登充滿好感。
據悉,朝廷內部探討該給青登什麼樣的獎賞時,諸卿本隻想授予“從四位上左京大夫”的官位。
最終是在天皇的強烈要求下,才改為“從三位左近衛大將”。
左近衛大將乃近衛府的最高長官。
近衛府分左右兩部護衛天皇,天皇行幸之際也作為親兵侍奉,乃警備皇宮內側的部門,最高長官為左近衛大將與右近衛大將。
大將是非常重要的官職,極難受任。
天皇竟將意義如此重大的職位授給青登……他對青登的看重,可見一斑。
從今往後,青登又多一敬稱——橘大將或秦津大將!
鬆平容保在受封肥後守的同時,也官拜左近衛權中將,故世人常以“會津中將”來指代鬆平容保。
當然,朝廷的封賞除了讓你的名頭更加響亮之外,並無實際用途。
左近衛大將什麼的,依然是名譽頭銜。
朝廷麾下沒有一兵一卒,哪怕成了近衛府的最高長官,也還是一個光杆司令。
相較而言,幕府對青登的封賞才是大頭!
德川家茂加賜10萬領地給青登——這並不出乎眾人意料。
立了大功就要賞錢賞地,這是封建製的慣例。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德川家茂新賜給青登的這些土地,全都是毗鄰秦津藩的好地,並非位置偏遠的飛地,或是資源貧瘠的爛地。
這般一來,他幾乎是將幕府在京畿的全部天領都賜給青登了!
【注·天領:幕府的直轄領地】
為此,有不少幕臣表示強烈反對。
將京畿的天領都賜給秦津大將,那我們幕府在京畿的影響力不就大減了嗎?假以時日,京畿還有我們幕府嗎?
然而,麵對這些人的質疑,德川家茂隻有一個態度:完全不予理會。
少了“一橋派”的掣肘,又有青登、勝麟太郎這兩位得力乾將的外部支持,德川家茂如今的腰杆子不是一般的硬。
甭管有多少人反對、甭管這些人提出的質疑多麼有道理,德川家茂都不改其意。
如果說“擴充領地”還在眾人的預料之中的話,那麼“擢升青登為陸軍總裁”就真是讓世人目瞪口呆了。
陸軍總裁與海軍總裁……幕府陸軍的最高職位與幕府海軍的最高職位!可直接理解為“陸軍元帥”與“海軍元帥”!
它們都是德川家茂近期新設的官職,不受任何人節製,直接聽命於將軍。
在設立這兩項新職的同時,德川家茂還做出了一係列改革。
其中最為顯著的改革,就是廢除了以往陸軍組織由各老中輪番值班的製度。
雖然在設新職、除弊政的時候,德川家茂給出的理由是“效仿西方軍製”,但在外人看來,這怎麼看都像是因人設職!
一如當年立下不世之功,賞無可賞,故新設“天策上將”一職來授予他的李世民。
如今的青登也差不多是這般境遇,立功太多,基本做到為人臣子的頂峰了,於是新設“陸軍總裁”一職來專門獎賞他。
當然,這些都是外人的猜測。
德川家茂究竟作何想法,怕是隻有其本人才知曉了。
青登的進一步高升雖使眾人倍感震驚,但大夥兒都表示情緒穩定、可以理解。
畢竟,青登的戰功是實打實的。
有這顯赫無比的戰功擺在那兒,不會有人敢說“橘青登沒有資格擔此大任”。
更何況,也不會有哪個不長眼的家夥,敢在青登正如日中天的這個時候,跑去觸其黴頭。
相較之下,勝麟太郎被一舉提拔為海軍總裁,就引來非常大的爭議了。
自組建海軍後,熟稔海軍事務的勝麟太郎就一直在海軍中擔任要職。
前些年,他受任軍艦奉行(負責購買、建造軍艦與操練軍艦技術的職務),並且在神戶建設並運營海軍操練所,全權負責幕府海軍的建設。
不誇張的說,勝麟太郎實乃“幕府海軍之父”。
他本就是實質上的海軍第一人,隻不過是缺個名頭罷了。
德川家茂隻不過是幫他補了個實至名歸的官職,並無不妥之處。
然而,他這決斷依然引起無數大臣的激烈反對。
“勝麟太郎並未立下如秦津大將那般斐然的功勞,憑什麼升官晉爵?”
德川家茂安靜聽完眾臣的反對意見後,表情很淡定,不慌不亂。
隨後,他僅一句話就堵了回去:
“既然如此,諸位,我倒想聽聽你們的意見了。除了勝麟太郎之外,滿堂文武中還有誰能勝任‘海軍總裁’一職?”
“……”
瞬間安靜。
剛剛還吵吵嚷嚷的白書院,這會兒連個屁都沒有。
【注·白書院:江戶城的重要房間。將軍一般都是在該房間對外發布命令。】
當慣了蛀蟲,樣樣不行,唯有踢皮球很在行的“滿堂廢物”,哪兒有那個本事去建設海軍?
哪怕是厭惡勝麟太郎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勝麟太郎在幕府中擁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
就這樣,儘管過程略顯曲折,但勝麟太郎還是順利受任海軍總裁。
至此,德川家茂兩大心腹——青登和勝麟太郎——雙雙站上幕府陸海軍的頂點!
陸軍總裁、京畿鎮撫使、八王子千人同心頭——手握這三職的青登,已成幕府陸軍的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所謂的位極人臣,不外如是。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登的地位飛速上升的同時,德川家茂的權勢也跟著不斷暴漲。
德川家茂是青登的後台,可從另一種角度來說,青登也是德川家茂的後台。
內有天璋院輔佐,外有青登與勝麟太郎作支撐,今日的德川家茂已不再是當年那根基淺薄的虛君了。
事實上,有心人都能一眼看出:德川家茂之所以擢升青登為陸軍總裁,肯定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為之後的“長州征伐”做準備。
就在京都夏之陣結束後沒多久,德川家茂馬上撰一長文抨擊長州的無道,響應者甚眾。
毫無疑問,這是德川家茂在為此後的“長州征伐”造勢!
這麼龐大的戰役,豈能將指揮權假手於外人?
因此,不論是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青登都是全權統籌“長州征伐”的最佳人選!
提前讓青登擁有能夠匹配“長州征伐總指揮官”這一身份的官職,方便他去調動兵馬、號令諸將,自然是百利而無一害。
仗打完了,獎賞也拿到了……至此,這兩場直接影響曆史走向的戰鬥(池田屋之戰與京都夏之陣),總算是徹底落下帷幕。
順帶一提,在這兩場戰鬥中立下不少戰功的土方歲三、近藤勇等人,也都紛紛獲得他們應得的獎賞。
近藤勇僅率總司、永倉新八、井上源三郎三人就敢於攻打池田屋的英勇壯舉,受到不少說書人的青睞,池田屋之戰被火速改編為評書,在京都一帶廣為傳唱。
在知曉自家主君又獲高升後,秦津藩內一片歡騰,甚至有不少人自發地舉辦慶典以祝賀青登。
自受封大津以降,青登施仁政,惜民力,絕不借身份之便做出昏庸、殘暴的行徑,故深受秦津士民的愛戴。
他對百姓們以禮相待,後者自然也會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回饋青登。
在眼見青登越過越好、地位愈發崇高後,那些厭惡幕府、憎恨青登的人,自然是咬牙切齒,心中充滿憤懣卻無可奈何。
不得已之下,他們隻能采用滑稽的小手段來排解心中的怨念。
繼“秦妖”、“會奸”和“薩賊”之後,長州的誌士們紛紛將青登的名字寫在鞋底上,在走路時故意加重踩地的力道,寓意著“將橘青登狠狠地踩在腳底下”。
……
……
元治元年(1864),9月30日——
秦津藩,大津,橘邸,青登常去的庭院——
在輕啜一口茶水後,青登像是想到了什麼,雙目猛地睜圓,放下茶杯,輕拍手掌,看向身旁的土方歲三、近藤勇和山南敬助。
“啊,我想到了!兒子取名為‘橘將臣’,女兒取名為‘橘茉子’,你們覺得如何?”
近藤勇歪了下頭:
“茉子……這女名還蠻不錯的,念起來很上口。”
土方歲三接過話頭:
“這男名會不會太古板了?”
山南敬助補充道:
“聽起來像是平安時代的武將名。”
青登、土方歲三、近藤勇、山南敬助四人並肩坐在緣廊上,一邊觀賞庭院的景色,一邊喝著茶、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
新選組地位最高的4個人齊聚一堂……不知情的人見了,怕是會以為他們正在談論啥要緊事情。
事實上,他們就隻是在很普通地聊天。
近期的公務沒有那麼繁重了,於是青登請他們仨來喝喝茶、久違地聊聊天,僅此而已。
雖然今日這場茶話會就隻是單純的聚會,主打一個悠閒,但他們幾個湊在一塊兒後,還是不禁談論起正事。
慢慢的,也不知是誰起的頭,剛剛還在討論著“青登的小孩應該起啥名”的四人,忽然談起尊攘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