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騎砍”是一種難度係數很高的戰鬥技巧。
彆的不談,光是在高速移動的情況下,讓刀鋒精準地命中敵人的身軀,就已非易事。
砍完人後,如何及時地把刀拉回手邊,同樣是一項難題。
前者沒做好,就會劈空。
後者沒做好,就容易讓刀脫手,或是弄傷手腕,甚至是直接被反作用力掀到馬下。
相較而言,“騎槍突擊”反倒還容易得多了。
將長槍夾緊在腋下,然後繃緊腰身,讓槍尖對準敵人的身軀,接下來的事情交給胯下戰馬便可。
唯二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撞擊後的反作用力,以及騎槍折斷後,記得儘快更換武器。
當然,上述的種種難題,對青登來說,全都不值一提!
便見他將毗盧遮那拖在右身側,專心致誌地驅馬疾馳。
在趕至戰線的最前沿後,慘烈的戰鬥旋即在其眼前展開。
單論殺敵效率,個人的單打獨鬥終究是遠不如軍團的大舉攻殺。
青登方才打生打死,接連發動“無心之妖童”、“逆轉之龍”這兩大永世天賦,不過才斬殺一百多號人。
會津鐵騎趕到戰場後,轉眼間就讓地上多出二百多具屍體!而這數字現在仍在飛速上升!
騎兵們的刀鋒掠過敵人的身軀,砍出一連串血跡。
戰馬們的四蹄踏過破碎的軍旗,濺起星星點點的泥土。
一個個……不,應該是一茬茬人被擊倒在地!再起不能!
會津鐵騎的衝鋒,實乃“勢如破竹”一詞的最佳寫照。
不過,對方並未因此而徹底敗亡。
水戶軍的組織度,確實是值得稱道。
儘管已有不少人當了逃兵,無頭蒼蠅般四散奔逃,但仍有不少人堅守戰線,英勇地展開反擊。
他們先用手中的長槍刺傷馬匹,或是直接挑翻馬上的騎士。
每當有騎士落馬,周圍人立即一擁而上,將其亂刀砍死。
乍一看去,水戶軍雖落下風,可仍有一戰之力。
馬不比牛,前者要嬌貴得多。
隻要地形稍微複雜一點,就有“馬失前蹄”的風險。
隨著地上的屍體越來越多,會津鐵騎的衝鋒變得愈發困難起來。
已經有不少人因“馬蹄絆到屍體”而不幸跌落馬背。
水戶軍的反擊,亦讓騎兵們吃了不少苦頭。
因為此地是一條逼仄的街道,缺少回旋的餘地,所以一旦前方的戰友倒地,勢必會影響到後方的其他人。
如此,極易形成“多米諾骨牌”,一人倒下,連累後方的其餘人也一並倒下。
漸漸的,會津鐵騎的衝鋒速度不可避免地降低下來。
“速度”是騎兵的生命線。
一旦騎兵失去速度,那他所起的作用還不如步兵。
青登一眼就看出當前戰況的症結:必須儘快掃清阻礙!讓會津鐵騎的速度再度提振起來!
一念至此,他當即揚起毗盧遮那的刀身,投入戰鬥!
首先進入其斬擊範圍,是3名跑得很慢的敵兵。
這仨人丟盔棄甲,連頭都不敢回,“坦坦蕩蕩”地將自己的後背暴露給青登,全然不知死神已然逼近!
青登並未采用複雜的招法,僅僅隻是架好刀,讓刀鋒對準這仨人的身軀。
戰馬衝鋒的速度何其快?
不多時,“利刃入體”的阻滯感傳至青登掌心。
跟衝鋒方向相背的反作用力,亦一並襲向青登。
相對於青登的怪力,順著刀身傳遞回來的這點反作用力,實在是微不足道。
他略微一使勁兒,就牢牢地將毗盧遮那緊抓在手中,不受半點影響。
戰馬全速衝刺的勢能,外加上青登所選擇的劈砍方向非常得當,讓他沒費多大的力氣,就讓這3名敵兵的身軀變得支離破碎。
一刀斬三敵後,他飛快地將刀拉回至手邊,攻向下一個目標。
相比起“步戰”,“騎戰”能使用的招式很少,無非就是橫劈豎砍。
不過,這般一來,倒也讓青登的攻勢少了繁雜,多了幾分簡潔、淩厲!
毗盧遮那的紫黑色刀光閃個不停,他用簡單的線條,鉤織出令人眼花繚亂的“大網”——一張專收性命的“大網”!
手起刀落,必有斬獲。
因為水戶軍的將士們都擠作一團兒,所以他每次出刀,都能斬殺複數的敵兵。
他的斬速與胯下戰馬的跑速,達成精妙的配合。
戰馬載著他行到哪兒,就把死亡播散到哪兒。
一人一馬像極了龍卷風的風眼。
龍卷風會把靠近風眼的一切存在撕個粉碎——青登亦然!
每一個進入其斬擊範圍的敵兵,無一幸免,死傷殆儘!
冷不丁的,青登側頭向左——天賦“未卜先知+9”倏地發動。
【注·未卜先知+9:對身邊即將發生的危險有著極強的感知能力,感應程度會隨危險的嚴重性而增加,但是對於個人主觀判斷不具有威脅的人和物,該能力不會觸發。】
他感應到危險在迫近……就在自己的左身側!
他用左眼餘光去瞟——一名敵兵正用長槍去刺其胯下的戰馬。
這人所挑選的攻擊位置非常巧妙。
因為青登是用右手握刀,以左手握韁,所以他的左半身是其弱點,麵對自左側來的襲擊會很吃力。
胯下戰馬正以最高速度奔跑。
如果遭遇襲擊以致戰馬倒地,那隨之而來的強烈慣性,絕對會讓青登狠狠地摔在地上,即使不死也要跌成重傷。
便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青登迅速地做出應對——
隻見他扭動左腿,讓左腳掌脫離馬鐙,而後猛地飛起一腳,不偏不倚地踢中這支長槍的槍杆。
這雖是青登的倉促一擊,但也不是尋常人等能夠輕鬆抵擋的。
突如其來的還擊,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對方根本握不住槍杆,兩隻虎口被震裂,血流不止;長槍橫向飛出,落入遠方的人群。
青登本想在化解危機後,捎帶手送對方去見閻王。
可胯下戰馬已經載著他向前,跟對方錯身相過了。
不過,他也不必對此感到遺憾。
因為佐川官兵衛已經幫他解決了這個敵兵。
佐川官兵衛架起掌中長槍,將對方挑在槍尖上,然後像丟垃圾一樣,狠狠地將對方甩飛出去。
在移動到戰線的最前沿後,類似於此的突然襲擊,青登已經受了許多次。
可這些勇於挑戰青登的人,沒有一個例外,全都落了個“失敗身死”的悲慘下場。
青登的身先士卒,在掃清大量敵兵,令騎兵隊的進攻更加順暢的同時,也使己方的士氣大增!
會津鐵騎的衝鋒又開始加速!
青登的勢如破竹,令敵我雙方皆深受衝擊!
其動作本身,蘊含著難以置信的速度與精準,就像是天上的雷霆,帶有“不可侵犯”、“無法戰勝”的威壓!
仿佛連自然法則都無法抵擋青登的攻勢,更不用說血肉之軀了!
緊緊跟隨在青登身側的佐川官兵衛,這時像是想到了什麼,驀地怒喊一聲:
“仁王在此!!爾等的負隅頑抗已無意義!快快滾出江戶!!”
佐川官兵衛的嗓門很大。
他這喊聲,直接覆蓋大半條街道。
此言一出,水戶軍的騷亂立時變得更加激烈,漸成不可收拾之勢!
逃兵們更加倉皇,拚儘全力地逃跑。
躊躇不定的人徹底下定決心,躋身加進逃兵的廣大隊伍之中。
決心死戰到底的人,亦產生不小的動搖。
仁王在此——事到如今,這句話所帶給水戶軍的衝擊,勝過千軍萬馬!
“斬殺主將”在先,“一騎當千”在後……水戶軍的將士們都快瘋了!
此人似乎永遠不會力竭!
在親眼目睹青登的攻無不克的英姿後,水戶軍中的不少人有了一個共識:在徹底殺儘敵人之前,他絕不會停下!
一個青登就已如白晝噩夢般令他們深受折磨,那就更彆說是“仁王+會津鐵騎”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