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大,角棚便被拾掇的清爽乾淨,莫嫂取了一個用稻草製成的墊子放在椅子上。
又給他灌了一個湯婆子送過來,直把洛懷川感動得鼻子發酸。
卦攤算是支起來了,這下此間小店可熱鬨起來。
店裡每來一位客人,莫嫂都會將洛懷川神奇的醫術講與大家聽。
有的抱著試探的態度占卜一下,有的則想免費瞧個病症。
一時間,小角棚裡竟然人滿為患。而洛懷川總是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不管對方付多少卦金,即便分文不給,他也會含笑相送,絕不令對方難堪。
這一來二去的,便有了一些小名聲,“神棍小邵雍”的稱號算是打了出去。
莫嫂的小店也跟著沾了光,一月下來,收入竟比平日裡多了一倍。
眼見莫嫂麵色逐漸紅潤,懷川打心眼裡替他高興。
有時閒下來了,便教她的兒子齊虎子識文斷字。
可那孩子偏偏對他這一套占卜感興趣,最後洛懷川索性收了這個小徒弟。
一日,汴京飄起了小雪,刺骨的寒風透過厚厚的草簾子灌進角棚裡。
洛懷川不禁一陣悲從中來。想到自己穿越到大宋朝還沒過上幾天好日子,
現在又落得隻能借居茅棚,靠替人賣卦度日。娘親狄夫人的精神越發不好了。
最近總是夢魘,言說瞧見洛老爺在一處暗無天日的地方哀嚎。
孫無擇與懷月去白礬樓幫工,早出晚歸的,三人也難得碰麵。
在他打理極醉樓時,便早聽說過白礬樓的名號。
然苦於分身乏術,一直未曾親眼目睹。
洛懷川心裡越想越憋悶,索性裹緊衣衫,打算過去看看二人。
好在莫家小店離那裡不遠,感覺沒走多遠便到了。
未料眼前所見,與《東京夢華錄》裡記載的簡直是天壤之彆。
孟元老記載的樊樓是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5)大修過的。
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
而映入洛懷川眼簾的白礬樓與樓前的彩樓歡門確有三層樓高,而五樓相向則未見到。
不過倒是廊廡掩映,且兩廂排列有無數風格迥異的小閣子。
皆是雕花的窗欞,各垂風簾繡幕。店門前來沽酒的腳店絡繹不絕,。
據說是因天聖五年(1027),宋仁宗曾下詔三司曰:
“白礬樓酒店如情顧買撲,出辦課利,令在京腳店酒戶內撥定三千戶,每日於本店取酒沽賣。”
說的即是如有人承包白礬樓酒店之酒稅,朝廷可將三千戶腳店劃為白礬樓的沽酒客戶。
因此,礬樓一躍成為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之首,乃酒類最大批發商。
洛懷川看著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人海中,反倒衝淡了心底的一絲哀愁。
不免憧憬著自己何時能釀出如礬樓的眉壽與和旨一樣甘醇的美酒,以慰爹爹在天之靈。
正當他一麵沉思,一麵踏入樓下門床馬道廳院時,
忽見一位蒙著麵紗的青年女子光著腳板打從後院跑了出來。
一邊狂喊著什麼,一邊往下使勁撕扯著自己的衣裙。
那些個正在鬥酒的食客見狀,頓時停止了喧鬨,有的甚至打起了呼哨。
陪酒的那些個濃妝豔抹的歌姬也不唱曲了,紛紛起身扶著廊廡瞧熱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