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審此案的張叔夜,自然不會隻聽信一麵之詞。
在親自提審李逵的同時,他派出心腹手下,按照羅掌櫃遺書所說一一核實。
結果兩邊的結果都對李逵十分不利!
大牢裡,隻有兩人麵對麵,李逵矢口否認自己主動索賄,不過對借錢一事供認不諱,包括王貴借自己的那五百兩。
這講義氣的黑廝,甚至從頭到尾都沒提過王貴的名字,他不想連累“兄弟”。
而派出去核查的心腹返回稟報,無論是越州府的檔案卷宗,還是梅龍鎮的民間走訪,甚或李逵在越州回春堂以及臨安各店鋪的消費記錄,都和羅掌櫃遺書中所說一一對應、不差分毫!
至此,案件的真相似乎已經大白於天下,且鐵證如山、不容辯駁。
可也就是一切證據都太完美了,絲絲入扣得就像提前計劃好的,反而讓張叔夜心中起了疑。
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張叔夜為人有些古板不假,可不代表老頭無能。
宦海沉浮數十載,中央和地方都待過,曆經兩朝而不倒,咋尼瑪可能是個簡單人兒?
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的事情他見得多了,越是完美無瑕的證據背後,越有可能暗藏玄機。
若非如此,以老夫子一貫的脾氣秉性,哪還等得到武從文聖旨到達,早就把那黑廝斬立決了!
......
王貴這些日子除了當值,很少出門,表麵若無其事的他,其實內心早已惶惶不可終日。
自己做過什麼自己最清楚,以己度人,他可不敢去想李逵會講義氣到隻字不提自己的地步。
其實他也沒有想到事情會鬨得這麼大,以至於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最初他也隻是貪財而已,羅掌櫃托他為自己和李逵搭線的時候,也給他送了兩千兩。
然後就是一步錯、步步錯,李逵每借一筆銀子,他都有同樣的孝敬落袋。
沒有他的配合,江南貢院的建材怎麼可能進出得了臨安城門?
在聽聞主殿坍塌、當場砸死十餘人的時候,王貴頓時目瞪口呆,心裡把羅掌櫃的祖宗八代罵了一萬遍。
房子都沒蓋好就塌了,那他媽叫偷工減料?
小孩子搭積木都不敢那麼隨便,姓羅的怎敢如此大膽?!
他心裡清楚,這事兒要是發了,自己的罪責絕不會比李逵那憨貨小多少。
緊跟著羅掌櫃的死訊傳來,王貴更如五雷轟頂。
那麼個膽大包天的主,出了事兒第一時間不想著逃走,居然會畏罪自殺?
這裡麵要是沒有隱情,打死他都不信!
不得不說,這貨的腦子的確好使,一眼就看得比所有人都深。
當然,這也有他本就身在局中的原因。
王貴的猜測果然沒錯,當晚就有人找上了門。
來人什麼也沒說,隻給了他一份羅掌櫃遺書的副本,還有一張一萬兩的銀票。
死士!
王貴隻用了一秒鐘就確定了羅掌櫃是個死士,同時也知道從這一刻開始,自己已經是羅掌櫃背後勢力手裡的提線木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