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漢帝已淪為擺設,朝政日非。在這動蕩的年代,無數人做著皇帝的美夢,企圖問鼎中原。
遼東郡的太守公孫度,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公然製作了禦車和儀仗,效仿皇室風範。他不僅在郊外舉行祭天、祀地和親耕籍田的儀式,還自稱遼東天子,企圖與漢帝分庭抗禮。
與此同時,益州的州牧劉焉也暗中盤算著稱帝大業。在成都,他大興土木,造作皇帝專用的車輛上千,企圖割據益州,自立為天子。
袁紹的胞弟袁術,亦非省油的燈。他轉移到揚州的壽春縣後,野心愈發膨脹,企圖在淮南建立自己的皇朝,實現九五之尊的夙願。
然而,在這亂世之中,袁紹又豈能坐視他人稱帝?他秣馬厲兵,招兵買馬,時刻準備著取漢室而代之,實現自己的帝王夢。
自起兵以來,這幾年的烽火連天,袁紹始終堅守著一份特殊的尊嚴——親自下達詔書,任免地方官員,這無異於將皇權握於己手。在他心中,早已將自己置於九五之尊的位置,要讓他重返朝廷,日日朝拜,那無疑是極大的屈辱。
袁紹的心中,皇帝的寶座始終誘惑著他。在無數個深夜,那金碧輝煌的龍椅似乎都在向他招手。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袁術、公孫瓚、陶謙,還有那些黑山聯盟的勢力,如同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地襲來。雖然他憑借過人的智慧和勇氣,屢屢擊退敵人,但連年的征戰,也讓他感到了深深的疲憊。
他明白,此時稱帝,無疑是給敵人以可乘之機,讓他們有了攻擊自己的口實。而且,他一直以大漢忠臣自居,旗下聚集了一批忠於漢室的文臣武將。一旦他揭開那層麵紗,宣布自己為帝,必然會引起內部的紛爭和分裂。
深思熟慮之後,袁紹決定,還是暫時放下心中的皇帝夢。
呂布跨越千裡,投奔袁紹,助其蕩平黑山軍,收服烏丸、屠各等北方遊牧民族,立下赫赫戰功。然而,袁紹卻對呂布起了殺心,這其中的原因,可謂複雜多變。
袁紹一手策劃了誘騙何進送命的計謀,進而發動了對宦官的屠殺,一時間,朝堂之上血雨腥風,東漢政權搖搖欲墜。
原本,這場政變之後,袁紹應該是順理成章地接管東漢政權,他的野心幾乎觸手可及。連權傾一時的董卓,在一開始也識趣地主動將軍隊撤出洛陽城,似乎是在向袁紹示好,或是為了避免與他正麵衝突。
然而,風雲突變,一切都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改變,那個人就是呂布。在洛陽城中,呂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刺殺了禁衛軍司令、執金吾丁原,這一舉動震驚了朝野。他的背叛不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更是徹底改變了局勢的走向。
呂布的背叛並非孤身一人,他帶領著並州軍和部分禁衛軍投靠了董卓,使得董卓的勢力一夜之間膨脹。董卓趁機控製了首都,掌握了朝政大權,成為了東漢末年第一位實際的統治者。他的鐵腕政策和殘暴行徑,使得洛陽城變成了人間煉獄。
麵對董卓的強勢崛起,袁紹不得不重新評估形勢。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失去了奪取政權的最佳時機。為了保存實力,避免與董卓正麵衝突,袁紹被迫做出了撤離洛陽的決定。他帶著遺憾和憤怒,離開了這座曾經權力中心的城市,開始了他在北方的割據生涯。
呂布策馬南下,風塵仆仆,最終來到了張揚的轄區。此時的呂布,已是多次逃竄,身上背負著欽犯的罪名,猶如一顆燙手的山芋,讓人避之不及。
在亂世之中,敵人的敵人往往能成為臨時的盟友。張楊與呂布,兩位並州出身的好友,因共同的敵人袁紹而緊密地聯合在一起。
張揚立即派遣於扶羅和黑山軍渡過黃河,向南挺進,協助袁術和金尚共同對抗袁紹的得力部下曹操。於扶羅和黑山軍勇猛異常,他們的南下,無疑給袁紹的勢力帶來了新的威脅。
與此同時,張楊與呂布則親自屯駐在河內,他們緊密協作,布防嚴密,旨在切斷袁紹與曹操之間的聯係。河內地處要衝,是南北交通的樞紐,兩人駐守於此,不僅能夠有效地阻撓袁紹的援軍南下,還能在必要時對曹操形成夾擊之勢。
在逃離袁紹的掌控後,匆匆投奔張揚。途經陳留,太守張邈得知呂布將至,心生敬畏,特意以禮相待。
張邈府邸,大廳內。
“呂將軍,您能光臨陳留,實乃張某榮幸。一路上風塵仆仆,必定辛苦,請先用些酒菜,稍作休息。”
呂布抱拳行禮:“張太守客氣了,布一路逃亡,多得各方好友相助,方能安全至此。張太守的禮遇,布銘記在心。”
“將軍,您從袁公處逃脫,不知袁公是否會因此怪罪於我?畢竟,我與袁本初有過爭執,他曾經指使曹孟德對我下手。”
呂布眉頭一皺:“此事布略有耳聞,張太守何必擔憂,布在此,定會為太守分憂。”
那時,關東諸侯聯合討伐董卓,張邈與袁紹因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執。袁紹盛怒之下,竟欲借曹操之手除掉張邈。然而,曹操深知天下未定,不宜自相殘殺,一句“奈何自相危也!”擲地有聲,拒絕了袁紹的提議。如今,張邈再次禮遇剛從袁紹手中逃脫的呂布,心中不禁憂慮袁紹會再次指使曹操對自己下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