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在巨馬水戰役中大獲全勝,士氣如虹。趁著這股勝利的餘威,又在袁術的慫恿之下,他開始精心布局,展開了對兗州的進攻。
所有人目光都焦聚在中原的時候。士徽心中便開始籌劃一場西征大計。
儘管他早已預見到曹操在發乾一戰中將會取得勝利,但他已經不放心的給曹操派去了五千精銳刀盾手,在運兵車的加持之下。不到半個月時間,便是從南陽郡到達陳留郡圉縣蔡家莊園駐紮,以防止遠處從後方襲擊曹操腹地。
西征不僅是一場軍事行動,更是他擴張勢力的絕佳機會。他深知袁術按兵不動,自己也就不便直接對揚州下手,畢竟在這個亂世,一舉一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稍有不慎便會陷入四麵楚歌之境。
於是,士徽將目光投向了西方的洛陽。那裡,不僅是東漢的舊都,更是政治、軍事、文化的重要中心。若能占據洛陽,無疑將極大地提升自己的聲望和影響力。
他開始緊鑼密鼓地部署兵力,調集精銳,直指洛陽。
士徽憑借司隸校尉的身份,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洛陽,這座古老都城的陷落出乎意料的平靜。若非董卓的一紙書信,士徽或許根本不會將手伸向這個戰略緩衝帶。原因並不複雜,一切都是因為董卓為了展現自己的誠意,竟然將智謀之士賈詡留在了士徽的身邊。
洛陽城門洞開,士徽的軍隊魚貫而入,沒有遇到任何實質性的抵抗。城內的百姓和守軍似乎早已接受了這位新主人的統治,街道上的秩序井然,沒有一絲戰亂的痕跡。士徽坐在馬上,望著這座古老而繁華的都城,心中不禁感慨萬分。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董卓的那封書信。在信中,董卓不僅表達了對士徽的敬重,更以極大的誠意,將賈詡這位謀士留給了士徽。
賈詡在士徽身邊,如同一顆定心丸,讓士徽在奪取洛陽的過程中,少了許多後顧之憂。
士徽在心中暗自慶幸,董卓的這一舉動,不僅讓他輕鬆拿下了洛陽,更讓他得到了一位無雙的謀士。
士徽在穩固了對洛陽的控製之後,將這座古老都城的治理權交給了荀攸。士徽相信,憑借荀攸的智慧和潁川世家的聲望,洛陽昔日的輝煌定能逐漸恢複。
與此同時,士徽在戰略要地虎牢關也做了周密的安排。它是洛陽的東大門,扼守著進入中原的咽喉要道。因此,士徽特意在此地安排了兩千精銳守軍。
公孫瓚在龍河戰役中折戟沉沙,戰敗的陰影如同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他的心頭。眼見袁紹勢力日益強盛,難以在短時間內將其擊敗,公孫瓚審時度勢,決定應袁術之請,轉而攻擊曹操的兗州,意圖通過此舉削弱袁紹的力量。
他命令劉備率軍進駐高唐,單經領兵駐守平原,而陶謙則揮師發乾。這一係列兵力部署,旨在威懾袁紹。
其實,公孫瓚深知自己與袁術聯軍並不敢輕易踏入袁紹直屬的冀州領土。然而,這樣的布局足以讓袁紹感到壓力。特彆是前鋒陶謙,他已經深入兗州東郡北部的發乾縣,距離東郡首府東武陽僅有30公裡之遙。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向曹操發起挑戰。
袁紹自然不會坐視曹操遭受攻擊。尤其是陶謙的軍隊駐紮在黃河以北的發乾縣,距離袁紹的大本營鄴城僅有百裡之遙,形勢危急,對袁紹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於是,袁紹果斷決定親自率軍東進,與曹操聯手對抗陶謙。
在發乾縣,袁紹與曹操攜手並肩,合力擊退了陶謙的進攻。戰局扭轉,勝利的天平逐漸傾斜。乘勝追擊的袁紹和曹操,如同猛虎下山,一路將單經和劉備逼退至青州。
這場戰役,不僅鞏固了曹操在兗州的地位,也讓袁紹的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張,為日後群雄逐鹿的格局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此時的曹操,同樣意識到了潛在的危險,心中不禁為家人的安危感到憂慮。他深知陶謙的性格,一旦抓住機會,必定會痛下殺手。於是,曹操急命泰山太守應劭火速前往琅琊,將家人接至兗州,以避開陶謙的毒手。
陶謙神色黯然,步履沉重:“此次發乾之戰,我軍失利,不得不撤回東海郡。這北上的路線,需經過琅琊國……”
陳琳眉頭緊鎖,思慮片刻:“主公,琅琊國地勢險要,且曹操的勢力在此有所滲透,需小心行事。”
陶謙突然停下腳步,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對了,我方才聽聞曹操的父親曹嵩和弟弟曹德一家正在琅琊避難。”
陳琳一驚,隨即低聲問道:“主公之意是……”
“曹操屢次與我作對,此次戰敗更是因他而起。我若能趁機除掉他的家人,不僅能解我心頭之恨,也能削弱他的勢力。”
“主公,此舉恐惹怒曹操,引發更大戰事。且曹嵩等人畢竟在避難,若我們此時下手,恐遭天下人唾罵。”
陶謙怒目而視,語氣堅定:“哼!亂世之中,弱肉強食。我陶謙豈能因一時之仁而放過這大好機會?況且,曹操早已對我懷恨在心,即便我不動手,他也不會輕易放過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