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銅鐵礦的開采有點麻煩,主要是分離的手續太過複雜,如果不是銅礦值錢,楊儀都懷疑是否應該給魏國民夫們保持那麼好的待遇——朱郎君送來的白糖雖有萬斤,不過一部分被拿去販賣,一部分被送回成都,還有一部分拿來充當士兵和民夫的獎勵,消耗速度同樣驚人。
楊儀已經在想著下次見到朱郎君的時候再討要一些,畢竟這玩意兒可比泡麵好用多了——為此楊儀不得不調派人手去包家溝開礦,那邊的鐵礦石質量相對而言好一些,源源不斷的礦石和煤炭就這麼運往渭水河畔的工坊,並在那裡變成兵器和農具。
據薑伯約說還有一種水排可以利用水力鼓風,不過由於缺少建造圖紙,工匠們正在摸索該如何建造。倒是石灰窯已經投產,燒出來的石灰不但可以用來建造書中所說的土高爐——由於先帝的使者一再強調這種土高爐要嚴格按照說明來,否則隻會浪費鐵礦作出廢鋼,所以目前還隻停留在紙麵上。
好在石灰在鑄城造房方麵作用也不小,留下自用的石灰後,其餘產出的石灰被源源不斷地運往街亭、上邽等地,用於進一步修複之前攻城中造成的損害。另外據說還有一種土化肥的製造也要依靠石灰窯,不過相對堆肥場的原料,這種土化肥製作過程中需要一種叫“石膏”的材料,但是當地的老師傅們都沒聽說過,所以薑維正在安排人尋找(當時的石膏被稱為“細理石”或“寒水石”,在其他區域則被稱為“白虎”、“玉大石”)。
寫完上述報告,楊儀長長歎了一口氣——雖然丞相已經前往成都,不過在漢軍的管理下整個天水的建設蒸蒸日上。在經曆過上半年的攻伐之後,下半年無論是季漢還是曹魏都保持著嚴謹的克製,雙方沒再發生正麵衝突(前提是不考慮曹真的子午穀冒險和馬岱的西征),雖然目前涼州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是趙雲,但是在民事方麵的一把手反而是楊儀(馬謖和薑維各自有側重事項,相當於分管領導,而楊儀是常務領導),這也導致每次楊儀一邊因為自己的功績沾沾自喜一邊因為涼州刺史實際上是魏延而罵罵咧咧。
“等收複長安,我一定要爭取到司隸校尉的位置,壓這個匹夫一頭。”楊儀把奏書封好,又喚來親隨讓其帶人送去成都。
(備注:其他州都是刺史,隻有司隸地區因為是東漢都城雒陽和長安所在的地區,設的是司隸校尉而非刺史,曆來擔任這個職務的人都是皇帝信賴之人)
相比熱火朝天的涼州,成都這邊相對而言比較平靜,畢竟隨著丞相的回朝,各種閒雜聲音就消失匿跡。包括李嚴在內的拱火派們靜如鵪鶉,而諸葛亮也沒有追究的意思,反倒是開始推廣各種冬季種植手段,此外還開始實驗各種《天工開物》裡麵的技術(土法書籍裡的各種知識丞相也有所學習,但是意識到這些東西短期內無法投產後決定先放一放,相關書籍已經交給黃月英)。
比如之前提到的那種竹紙已經在開始籌備——本來按照相關的說明這種竹紙應該使用剛剛生長、還沒有長枝葉的竹子最好,不過此時已經是深秋近東,顯然是沒有這種竹子的,所以工匠們隻能選一些成型的竹子。
好在蜀地氣候並不是那麼寒冷,所以竹子也沒有枯萎,這些竹子被泡在水中等待使用——按照書上的說法要浸泡百日,不過丞相等不了那麼久,於是黃月英又翻找了其他書籍,發現可以用石灰和堿混在一起蒸煮縮短等待時間。
益州使用石灰的年代比較長,所以倒不像涼州那邊一樣兩眼一抹黑還得等後世網友來教,不過堿就比較麻煩了,這個年代人們主要依靠堿石取得較純的堿液,如果用它來做紙,成本有些高昂,不管最後能不能做出紙來,反正成本肯定超過帛,那就本末倒置了,所以最後不得不耐心等待浸泡事宜。
“難怪夫君回到成都後如此繁忙。”黃月英一邊看著書上的內容一邊感慨。剛剛諸葛喬帶人嘗試了另一種製紙方法——這種用石碾子碾壓木料製作紙漿的做法需要的時間理論上要短一些,但是書中那些機械蜀地顯然是沒有的,全靠幾頭驢子拉磨,看著書中簡易的圖畫,諸葛喬覺得自己的理解能力還是有待加強。
更重要的是他還負責著冬日大棚種植的事宜,畢竟皇莊的黃門們和老農們對冬日種植這個概念的重要意義認識還不夠深刻——上一次他去檢查的時候發現有塑料膜被劃破,而值守的小黃門完全沒有在意,甚至不曾向上稟報。雖然最後這個裂紋通過用“靠近火烤”的方式又融到了一起,不過已經讓諸葛喬意識到這種事情不能放鬆了,在稟報過劉禪後,這個小黃門被懲處並調離皇莊,據說跟黃皓一起養豬去了。
“母親,這樣碾壓的時間太長,孩兒認為並不比蔡侯紙強多少。”諸葛喬又翻了翻後麵的書的內容,這才不確定地說,“而且後麵要求把這些木屑磨碎後再用熱水蒸煮分離,實在不像是什麼好用的方法。”
黃月英知曉每次諸葛喬這麼說的時候,就代表他其實是委婉地表示反對,於是便放下手中的書籍:“那我兒有何建議?”
然後她就看見諸葛喬從書中摸出一張紙來:“孩兒看到這書中夾著一張紙,上麵是另一種製紙方法,而且看起來更加簡單,隻不過它的紙張與其他書中紙都不一樣,懷疑是有人加進去的。”
喜歡沙雕網友援北伐請大家收藏:沙雕網友援北伐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