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事實上,我們這幾年花在這個項目中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在研究這方麵的技術。
說實話,真的很難,我們研究了不下幾十種技術,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現實中,想要同時兼顧著兩點,真的很難。
而就在我們的研究到了極點,已經沒辦法繼續下去的時候。我們的一名研究人員突然靈機一動提出來了一個新的想法。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複刻電影裡麵的技術呢,既然我們已經了解了它的工作運行原來,為什麼我們不能重新來設計一款微型納米機器人呢。”
自己設計?張俊疑惑道。
周永輝點了點頭答道:“對,自己設計。利用我們現有的技術以及我們可以攻克的技術來做出一款新的智能微型機器人。
首先我們對它的外形大小進行了重新設計,它在電影中的體積太小了,能夠發揮的能力有限,而且也不好設計研製。所以我們將它的外形體積進行放大。重新設計的體積外形大小大概與我們的食指和中指長短。
除此之外,我們放棄了原有的三體式分離式結構,而是將電影中微型納米機器人的三體式分離結構直接設計成為一個連接的整體。
重新設計後的智能微型機器人,它也是分為三部分,兩邊是兩個機械臂,大概在兩公分到三公分左右,而中間是一個萬向驅動關節。
這個萬向驅動關節可以靈活的旋轉,彎曲,轉向等等,非常靈活,結構可靠,力量也非常的可觀。
在兩側的短機械臂中呢,分彆藏著智能控製係統,信號傳輸係統,電源係統等等多個部分構成。為了保證它強大的續航能力,我們為其配備了我們最先進的超級固態電池。
在超級固態電池的加持下,它的單顆智能微型機器人待機工作時間能夠達到兩個周。如果是集群接合形態下的高強度運作,也能夠持續運行六七個小時。
第(1/3)頁
第(2/3)頁
在兩個機械臂的兩段呢分彆有一個卡鉗連接裝置,它在遇到其它的智能微型機器人後,會根據係統控製要求來自動連接在一起,並形成一個多關節結構的機器人。而多組,多個這樣的智能微型機器人有序排列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電影中那種大規模智能微型機器人集群組合形態。
在解決了單個智能微型機器人的技術瓶頸後,我們還需要解決另外一個問題,甚至還應該說是我們的拿手絕活,這就是集群陣列控製技術。
這應該說是我們的看家本事了,可就是沒想到這一次,在我們最強技術下翻車了。
我們的集群陣列控製技術,就是通過一套去中心化的集群控製技術來通過連接中多個單位,然後實現有機連接起來,並將所有個體的係統連接在一起,共同組成一個去中心化的龐大係統。
這個龐大係統可以統一控製整個集群,並能夠精確到個體。即便是失去了其中的一些個體,也不會讓整個集群崩潰,指揮減弱它的係統運算性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