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無論怎麼搞,那茶葉的苦澀滋味,根本無法去除!
加鹽、加佐料,根本上還是未了能夠讓茶湯能夠讓人入口、並咽下去!
因為,此時的茶葉采摘、炮製,非常簡單、粗暴、原始!
每年二三月間,在晴好天氣,茶農開始采茶。
回來之後,即刻放如木製的蒸籠中蒸熟,然後等熟茶靜置到將涼未涼之際,放到杵臼中一通搗杵!
碎爛的茶漿,倒進做好的各種花樣模具,就像做阿布前世月餅一般,拍打緊實。
摳出茶坯,進行烘乾。
做成中間有圓孔或方孔如同銅錢一般的餅茶,這茶便算是製作完成!
銅錢可以串起來,茶餅也可以穿起來,這樣既方便貯藏,又便於運輸!
煮茶!
在楊子燦花樣繁多的玉白瓷、玻璃、金屬、木雕、寶石等茶具出現之前,大隋的茶具和酒具是共用的!
酒釜,酒壺,酒杯!
茶釜,茶壺,茶杯!
至於煮茶時的佐料,多得像個廚房,多多益善!
可是,現在全變了!
蒙頂石花的茶餅,變成了一葉一葉精致的雀舌!
扁平勻直,葉葉孿生,嫩綠油潤,見獵心喜!
楊子燦炮製出的這種新綠茶,直接用沸水衝泡,須臾可直飲!
裡麵,早就不見了鹹鹹的鹽、辣辣的薑、香香的桂、麻麻的椒、酸酸的桔、涼涼薄荷……
清飲!
哇靠!
這名堂叫得,簡直是點中士大夫們清雅自然、返璞歸真的死穴!
這茶,再也沒有當年那個清煮茶葉的苦澀難耐。
茶葉,不一樣了,雖然還是那個蒙頂石花!
據說,這個不務正業的家夥,創造了一套繁瑣、複雜、費時、費力的炒製之法。
那程序,也被公之於眾,沒什麼新奇。
什麼清茶十轉功法!
鮮芽攤放,殺青,攤一涼,炒二青,攤二涼,炒三青,攤三涼,做形提毫,攤四涼,烘乾。
此法炮製的新茶,茶餅、散茶均有,但都變成了取之可用的宜人香茶。
或煮,或煎,或點,或撮!
而茶具,竟然一下子多出數十種,各為四種烹茶之法服務。
絞枳炭,飛火鐮,雪棉絨,東風爐,紫竹笤,銀炭撾,捉火夾,金銀銅鐵瓷石玻璃釜……
啊呀!
頗費,破費!
茶是好喝不少,天下人終於喝到了茶的原味,但是太費……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