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麵抗戰爆發前的三年,國府便已經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軍事壓力,日軍在京津,長城等地,咄咄逼人。
而國府的高層們,經過幾次大戰後,也逐漸意識到,要想在這場浩大的戰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單純依靠傳統的陸軍,已經遠遠不夠。
這並不是國內的軍閥混戰,日軍也不是東北軍那種,軍製落後了一代,隻不過裝備精良的草包。
因此,國府不得不迅速調整戰略,集中力量加強軍工業的建設,特彆是在空軍力量上,在全國新建了五個飛機工廠。
但事實上,由於國內的航空工業幾乎處於空白狀態,缺乏自主設計與製造飛機的能力,那時候的飛機工廠,基本上隻算是個組裝廠,大多數零部件都依賴進口,尤其是發動機、機身、機翼等核心技術。
不過,雖然如此,這些新建的飛機工廠,依然成為了戰爭中的關鍵設施。
國府投入了大量資源到五個飛機組裝廠的建設當中,儘管許多設施簡陋,但由於應戰需求強烈,管理上卻嚴格且高效。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工廠的“5s”管理,搞得非常好,工廠內部環境整潔,工人們的分工明確,保持著高效率的工作狀態。
在陳望的記憶中,僅僅是三十九年七月到四十二年五月,這段期間,這五個飛機工廠,就總共組裝了300多架飛機。
這個數字看似並不龐大,但對於當時的華夏來說,每一架飛機的誕生都意味著無數的努力與犧牲。
這些飛機大多數是從歐美國家采購的零配件組成的,包括了如美利堅的“飛虎隊”戰鬥機和英吉利的“噴火”戰鬥機等。
如今,陳望通過係統的幫助,成功獲得了五架先進的戰鬥機,這些飛機很快就在其中一個飛機工廠完成了組裝,並投入到戰場上使用了。
與此同時,陳望還利用從係統中獲得的美元,成功地購買了大量的戰機零配件,以備不時之需。
他必須要確保現有的飛機能夠正常運行,並在未來的戰鬥中為國軍提供強而有力的空中支援。
隨著各國支援的軍備物資陸續到達各部大軍手中,尤其是“新建第一兵團“的坦克、重炮等高端裝備到位後,國府的戰略部署也開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同時,國府在國際發行的戰爭債券大賣,英美法貸款也迅速到賬。
不僅如此,在陳望的暗中操作下,還有美利堅的貿易公司商船源源不斷地將外援物資和軍需品運送到華夏。
國軍在物資和裝備上的短板得到了迅速彌補的情況下,國府很快就擁有了發動大會戰的能力。
而這一次,則是國軍主動進攻日軍。
統帥部隨即開始了“第三次鬆江會戰”的部署,此次會戰是國府計劃發動的重大攻勢之一,不僅僅是一次常規的防守反擊,更是國軍主動出擊、爭取戰略主動權的嘗試。
為了確保這次會戰的勝利,國府籌集了大量的資源和兵員,幾乎調集了全國上下所有的儲備。
過去,國府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麵,而這一次,終於是國軍主動出擊,挑戰日軍的戰略優勢。
在會戰部署的前期,統帥部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討論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指揮部的會議室裡,燈火通明,所有的軍事指揮官和參謀人員都已經到場。
陳望一身軍裝,步伐穩重地走進會議室,作為過去幾次會戰中唯一的“常勝將軍”,他自然是受到了最大的關注。
不過,他卻似乎沒有感覺到眾多投在自己身上的,那些或是讚賞,或是探究的目光,隻是麵色如常地來到擺了自己名字的位置前坐下。
在這裡,陳望見到了陳實,朱良等老上司,還有宋廉,朱實等老同事,以及孫良,還有一大堆早已經和他不是一個級彆的師長們。
這些人,他們大多已經晉升為高級將領,成為了各大軍區的核心力量,但如今麵對陳望時,大都態度恭敬,帶著一股顯而易見的敬意與欽佩。
“陳司令,真是好久不見啊!”
陳實笑著看向陳望,率先打起了招呼,語氣中帶著幾分親近和感慨,道:
“這段時間,你可是全國上下最忙的大英雄啊,不僅會打仗,還懂外交,簡直厲害得不可思議!”
此言一出,其他人當即紛紛開口附和,現場又是一陣對陳望的吹捧。
“是啊,多虧了陳司令,每一次您都能給我們帶回不少的好消息,弟兄們都感到無比振奮!”
“您搞來的那些裝備,聽說都是德意誌花錢都不肯賣的好貨色,小鬼子這次可有得苦頭吃了。”
“可不是嘛,咱們陳司令的本事,那可不是吹出來的嘿嘿!”
……
……
而待眾人誇得差不多後,一旁的朱良才輕輕點頭,語氣中透出一股欣慰和讚賞,道:
“陳司令,你現在可真是越來越了不起了,儼然是聞名海外的‘東方拿破侖’了。
這次的鬆江會戰,我很期待你的表現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