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章長安風華
第1359章長安風華
“倒是元凱你,不是說快要回軍中了嗎?怎麼今日還有時間陪我出來遊玩?”
馮二公子反將了杜預一軍。
“正是因為要回軍中了,所以才要趁著還有機會,多出來遊玩嘛。”
杜預渾不在意地回了一句,然後又問道:
“說起這個,二郎你真的不打算往軍中發展嗎?”
就算單憑馮二公子現在的成績,想要申請轉入武學院,相信也是很容易的。
如果再加上他作為先生與師母的嫡長子,世間最頂尖的兵法,彆人是苦求而不得萬一,對馮二郎來說,卻是唾手可得。
更彆說如今大漢公認的軍中統帥,馮大司馬與鎮東將軍二人,必然是排在最前麵的兩位。
在杜預這種知情人看來,馮二郎不往軍中發展,總覺得太浪費了他這個身份。
“我就算啦!”馮二公子搖了搖頭,“就我這點武藝,連自家阿姊都打不過,去領軍不是讓人笑話?”
作為馮府的嫡長子,馮二公子對自己的定位還是很清楚的。
他這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想辦法守住馮家的家業。
馮家的家業已經夠大了。
用不著自己給馮家再去開拓什麼事業。
事實上,能守好馮家眼下的家業,就已經足夠讓馮家列祖列宗欣慰了。
再說了,大人和阿母正值春秋鼎盛,怎麼也不可能輪得到自己親臨陣前。
就算是退一萬步說,如果真有那麼一天,讓馮府的嫡長子親自領軍上陣殺敵,恐怕大漢已經到了最後關頭。
比如說賊人兵臨長安城下。
真到了那個時候,馮府的家業,自然也沒有再守下去的必要了。
彆人看著馮府的嫡長子是風光,但實際上,馮二公子有時候,卻是有些羨慕自己的那些兄弟。
至少他們要比自己自由得多,不像自己這般,會有這麼多的束縛。
比如說花姨的兒子關勝,倘若真要有心建功立業,直接就去南中早做準備。
將來撈個列侯,甚至在南邊當個逍遙侯,根本不在話下。
當然,這番心理,馮二公子自然不會與外人說起。
倒是他坦然承認武藝不如其姊的行為,讓杜預嘴角一抽。
彆人不知道,難道馮師兄你連自己的師弟都要蒙?
大師姊的武藝,放眼整個長安的圈子,那也是相當恐怖的存在,自己還真不知道同代人裡,有誰能比得過她。
“師兄啊,領軍不一定需要武藝高強啊,”杜預意有所指地說道,“比如說先生的武藝,就未必比鎮東將軍的強,先生不還是居鎮東將軍之上?”
“在軍中,運籌帷幄可比武藝更為重要,伱說是也不是?”
“理確實是這麼個理,”馮二公子意味深長地看了杜預一眼,說道,“要不我今日回府上,就把元凱這個話,帶給大人聽?”
杜預一聽,連忙拱手,哀求道:“師兄饒命,且饒過我這一遭!我就是開個玩笑。”
盈師姐手黑,令師兄心黑,這倆姊弟惹不起,是真惹不起。
旁邊的羊祜聽著二人的話,有些不明所以,又有些若有所思:
“元凱不久之後要回軍中,祜近日來,亦常聞諸位同窗提起軍中之事,莫不成,是朝廷又有什麼動靜?”
在長安這麼久了,他也算是略為了解大漢的一些事情。
按某些人的說法,就是天下才氣一石,馮山長獨占八鬥。
故而就算不能像山長那般,能“給天下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但剩下的兩鬥,也足夠“為生民立命”了。
所以學院的學子們,多有“憂國如家,以天下為己任”的風氣。
這等風氣,與關東那邊流行的避世玄學清談之風大有不同,甚至可以說是相反。
加上朝廷這些年來,每有大事,都有從學院裡召募學生實習的慣例。
如此,學生得到了學分,學院得到了聲譽,朝廷得到了牛馬。
大家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也正是因為這個慣例,所以學院裡每有什麼風聲,就會有人猜到朝廷是不是又有什麼舉動。
“不就是成立統軍府的事。”
馮二公子和杜預對視一眼,杜預開口道,“叔子你還不知道嗎?朝廷決定在地方成立統軍府,以替換現在的兵製。”
“統軍府?”
羊祜一愣,然後有些反應過來,“倒也聽說過一些傳聞,隻是對此事倒是不甚了了。”
他雖說在學院求學,但隻能算是“走讀生”,或者說是旁聽生。
是沒有辦法享受到朝廷賦予學院學子的政策優待的。
所以有些事情,他不了解也是正常。
杜預見此,便大略講了一下統軍府的事情,最後解釋道:
“成立統軍府之事,想來與其它新政也差不多,都是缺乏人手,故而學院裡有不少同窗都有些心動。”
“畢竟武學院不好進嘛。”馮二公子也是開口道,“但若是趁著這一次統軍府成立之事,投筆從戎,說不得還能迂回一番。”
馮山長都曾說過,男兒當帶吳鉤,建功立業。
有了馮某人作為榜樣,正值熱血的學生們,哪一個不想效仿山長,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可是想要直接考入武學院,那是比太學院還要困難。
但如果前去統軍府實習,然後再利用統軍府的渠道參加武舉,那豈不是與武學院出來的差不多?
羊祜聽了兩人的這一番解釋,先是吃了一驚,還有這等操作?
然後又再大吃一驚。
漢國的武功已然足夠盛矣!
光是看看學院裡的學子們如此熱衷效仿班定遠即班超)投筆從戎,就可窺探一二。
本以為漢國目前所施行的征兵與募兵相結合的兵製,比之大魏的世兵製已經足夠厲害。
征兵製,會對百姓造成較大的負擔。
特彆是在戰亂時,百姓流離失所,人口大幅減少,想要強行征兵,隻會讓人心丟失,百姓不斷逃亡。
而募兵製,又會讓朝廷財政負擔極重。
而且用錢糧募上來的兵,想要讓士卒在陣前甘心賣命,又得花多少錢才能買下他這條命?
所以後漢實行募兵製,戰鬥力下降這麼快,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且一旦朝廷財政不支,允許地方自行募兵,更是會產生兵為將有的隱患。
所以武皇帝正是看到了後漢募兵製之害,這才實行世兵製。
隻是誰又能想到,漢國竟然比武皇帝還更進一步,把兵製做到這一步?
甚至就眼下看來,漢國似乎仍不滿足。
居然還要對本就已經稱得上是虎狼之師的漢軍進行再次改製。
可以說,統軍府甚至可以說得上連屯田和世兵製的優點都吸收了。
莫要說武皇帝推行的屯田與世兵製如今已然沒落,就算是仍在鼎盛時,麵對漢國的統軍府,恐怕也未必能討得好去。
察覺到羊祜的沉默有些異樣,杜預用肩膀輕撞了一下對方,提醒道:
“叔子,在想什麼呢?這麼入神?不是說今日你請客嗎?我們究竟要去哪裡?”
收到杜預善意的提醒,羊祜一下子就清醒過來,對杜預遞去感激的目光,然後這才有些歉然地對馮二公子說道:
“是我走神了,伯陽兄勿怪。”
馮二公子搖頭,臉上的笑容溫潤如玉:“無妨。”
羊祜看到馮二公子的笑容,心裡卻是暗歎了一口氣。
他明白,馮二公子的笑容背後,是淡淡的疏離。
原因也很簡單:山東羊氏。
時至今日,雖然山東羊氏已經對漢國表達出很大的善意,其中的舉動,就是派自己來到長安。
不過羊祜知道,遠在山東的家族,仍是遵循著老舊的做法,想要多方下注。
但這等做法對漢國來說,是不行的。
在這裡呆得越久,羊祜對這裡了解得就越多,他就越是看得明白:
世家大族以前的那一套,在這裡已經行不通了。
因為漢國對世家大族,隻有一個態度: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根本不允許有人玩什麼搖擺不定,曖昧不清。
如果說,前有蜀地,後有河東與上黨,皆是逆之則亡。
那麼涼州豪右,則是順之則昌的典型——除了那些欲以死報效大魏,最後被滅門的家族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