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把彆人徹底處理掉,就不會有類似的威脅了。
同樣這也是並州礦場數量多到一定程度以後,盧軍再也沒叫人進行建造的原因之一。
如果可以生產的勞動力,沒有辦法比得上煉鋼爐的極限,那麼越來越多的煉鋼爐,隻會成為一種資源的浪費。
可以說這種在國內都已經屬於浪費資源,不怎麼想要建造,隻是讓大家儘可能研究的東西,在這遙遠的國外,還有著極高的重要程度。
彆的不說,隻要一天能搞定十噸的鋼鐵,袁家的土地開發和兵種裝備強化,都能夠同步提上日程,而不用艱難的二選一。
他們所在的地方土地很肥沃,但是開采的難度也大,麵對的風險也高。
正是有了這些方麵的了解,袁家上下的人,才知道這種煉鋼爐,到底有多麼重要!
至於對鋼鐵的消耗,沒有一家嫌多的。
第(2/3)頁
第(3/3)頁
就算是此時漢帝國內那數量膨脹的鋼鐵產量,甚至都有些供應不上越來越膨脹的需求了。
除了軍隊的常規裝備,以及堪稱各種奇觀的大型鋼鐵戰艦以外,真正鋼鐵消耗大戶,則是來源於民生。
漢帝國四五千萬人口,雖然不至於人手一把,但是兩個人一把鐮刀鋤頭,還是要有的。
就算兩三公斤鍛造一個鋤頭,或者一公斤鍛造一把鐮刀,那所需要的鋼鐵數量,都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更不用說這些農具還是消耗品,即使有雲氣溫養,也會出現損壞。
可以說真正限製這個時候漢帝國鋼鐵產量的,不外乎就是礦石的開采手段和運輸手段。
至於煉鋼爐的技術問題,那是最小的問題,甚至都不能叫問題,哪怕天下獨一無二,這都不能叫問題。
當袁家徹底決定好位置之後,盧軍先開始指揮著袁家的技術人員,開始為袁家製造一個合格的煉鋼爐,作為對方穩定下來的補償。
總不至於真以為一億錢能夠搞定一個煉鋼爐吧?
但凡他要是真貪這點錢,哪怕開一堂課,收費一千萬一個人,敢報名的世家都能夠從長安城南排到城北。
不過很可惜,就算他懂這些技術,也明白這些東西的原理,也很難在短時間之內教會對方。
雖然說一個高中生的知識儲備就能夠搞定這一切,但是,對於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人而言,一輩子恐怕都了解不到這麼多的知識。
可以說一邊理論教導,一邊實踐操作,才是這個時代人們學會製造的最好方法。
然而就算如此,想要成功的製造一個,所需要花費的時間,都是一個折磨人心的過程。
(本章完)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