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黑夜終於過去,劉劭看到殿外逐漸明亮的天空,心中湧起一絲希望。他盼望著大臣們能給出良策,讓他能在這場艱難的戰爭中穩住局勢,守護住自己的皇位。
他稍作休憩,強打精神,便起身來到太極殿。這時,大臣們都已列隊在堂下。
劉劭緩緩坐上龍椅,目光掃過眾人,開口道:“諸位愛卿,如今局勢危急,朕之江山社稷風雨飄搖。朕徹夜未眠,苦思對策,卻無良謀。還望諸位愛卿能為朕分憂,共渡難關。”
朝堂之上一片寂靜,大臣們一個個低頭不語。
劉劭看著眾人沉默的模樣,不禁有些氣憤,目光如炬地掃向眾人,提高了聲音道:“難道諸位愛卿就沒有一點辦法嗎?”
他的眼神最終落在度支尚書殷衝身上:“殷愛卿,你掌管財政,可有良策?”
殷衝出列,恭敬地行禮後說道:“皇上,如今朝廷經過了幾次大戰,國庫早已空虛。各處稅收銳減,而軍費開支卻日益增加。臣等雖想儘辦法開源節流,但實乃杯水車薪。
如今之計,臣以為可暫時增加賦稅,以解燃眉之急。但此舉恐會引起民怨,還需皇上斟酌。”殷衝說完,微微低頭,等待劉劭的回應。
劉劭皺起眉頭,陷入沉思,心中權衡著增加賦稅的利弊。
他深知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確實能在短時間內籌集到一定的資金,緩解目前的財政困境;
可另一方麵,百姓本就因戰亂而生活困苦,此時增加賦稅,極有可能引發更大的不滿和動蕩。但眼下局勢緊迫,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過了好一會兒,他緩緩開口道:“此乃無奈之舉,傳朕旨意,讓左民郎及地方官員務必做好百姓的安撫工作。承諾一旦將劉駿擊退,鏟除劉駿之亂,朕定會對百姓進行補償。
如今朝廷有難,大家需齊心協力,共渡難關。朕相信,隻要眾卿與朕同心同德,定能守護我劉宋江山。”
眾臣齊聲應承。劉劭微微點頭,目光隨即轉向蕭斌,開口問道:“蕭愛卿,當下朝廷手中所掌握的兵力有多少?”
蕭斌聞言,略一遲疑,上前一步,微微低頭,聲音中帶著一絲沉重:“皇上,此前數場大戰,我軍傷亡慘重,更有不少士卒投降。
如今細細算來,除去死傷與投降之人,朝廷目前所掌兵力,隻有二十萬不到。”
劉劭深知這兵力之數實在難以應對當前困境。雖然有了北魏的三萬大軍,可是總兵力才二十三萬,麵對來勢洶洶的劉駿,這點兵力實在捉襟見肘。
劉劭咬咬牙,狠下心來,大聲說道:“那就征兵,凡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都要強製服兵役。”
此令一出,一時之間,朝堂上議論紛紛。有大臣站出來,麵色惶恐地說道:“皇上,十五歲少年尚顯稚嫩,六十歲之人已近暮年,如此征兵,上戰場恐怕不合適啊。”
另一大臣也連忙附和道:“皇上,此舉恐會引起民怨,還請皇上三思。”
然而,劉劭此時滿心焦慮,哪裡聽得進去這些勸諫。他見大臣們紛紛反對,頓時暴怒,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大聲吼道:“如今朝廷危在旦夕,爾等還在此諸多借口。朕意已決,此事不容再議。”
大臣們被劉劭的怒喝嚇得噤若寒蟬,不敢再言語,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劉義宣看著劉劭的瘋狂之舉,心中暗喜,卻不加勸阻。因為他知道劉劭已是窮途末路,讓他的這些政策激起民怨,才是他想要看到的。
為了進一步激發大臣們的不滿,劉義宣故意清了清嗓子,緩緩開口問道:“皇上,不知這北魏的南安王此次前來我朝所為何事?”
劉劭微微揚起下巴,神色略顯傲然地說道:“當然是出兵助我朝攻打劉駿。”
一旁的沈慶之微微皺眉,沉聲道:“陛下,不知對方是否同意?”
劉劭篤定地說道:“北魏屆時會出兵三萬。”
劉義宣繼而追問道:“那麼我朝開出了什麼條件?”
劉劭的臉色微微一滯,稍作猶豫後說道:“朕許以重利,自然能讓北魏出兵。”
劉義宣緊緊盯著劉劭,追問道:“皇上,究竟是何等重利能使北魏這般竭力相助?”
劉劭聞言,臉上掠過一絲不滿,隻覺劉義宣有意刁難,卻仍強壓怒火,如實道:“朕欲將汝南割讓予北魏。”
此語一出,朝堂瞬間嘩然,大臣們皆驚愕不已,許多人神情難以置信。
劉義宣更是按捺不住,急切阻止道:“皇上,疆土乃祖宗之基業,乃我劉宋之根本,萬不可輕易拱手讓人。此乃對祖宗之大不敬,更是對我劉宋百姓之不負責任呐。”
其他大臣亦紛紛附和,有的甚至跪地叩頭:“割讓領土乃喪權辱國之舉,會令後世子孫蒙羞,懇請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切不可為一時之需舍棄國家重要疆土,還望皇上三思。”
然而,劉劭已被憤怒與執念遮蔽心智,決然道:“朕意已決,此事不容置疑,誰敢再阻攔,嚴懲不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