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_淨界法師【首楞嚴王三昧】要義_思兔閱讀 

【第一講】(1 / 1)

我們從今天開始正式解釋《楞嚴經》的經文。

《楞嚴經》的修學重點,就是引導我們修學首楞嚴王三昧。這個首楞嚴王三昧,到底它的修學過程有什麼特彆的地方,我們作一個簡單的說明。

天台智者大師把整個修學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叫作緣修,第二個是真修。我們剛開始修學的時候,是仰仗外在的一個清淨的因緣來修學,這個叫作緣修。比如說我們今天拜佛,我們心中要攀緣佛像;我們念佛,我們心中必需有一個佛號。假借三寶的因緣,來產生一種正念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從外麵而來的。當這個外在的清淨因緣消失的時候,我們的正念也消失掉了。所以緣修的特色,是依法門來攝心——能念的心跟所念的法,是以法門為主導,以法來主導我們的正念。智者大師稱這個叫作緣修。

第二種叫作真修。這個真修,就是你剛開始修學的時候,就要找到你內心的一個真實的本性,找到你真實的心,依止那個真實的心發動出來,來修一切法門。真修的特色是以心來主導萬法,你這個心是根本,我們講一心而產生萬行。當然這個關鍵點就是你要找到你真實的心性,這個叫真修。

首楞嚴王三昧就是一個真修,它引導我們首先把心帶回家,找到我們真實的心,從我們的真實心裡麵,來發動我們的自利利他的功德,所謂的“銷我億劫顛倒想”,乃至於廣度一切眾生,依止這一念清淨的心發動出來,來完成我們自利利他的功德。這個就是真修。

所以首楞嚴王三昧跟一般的三昧不同。一般的三昧它隻是從表麵上來對治煩惱:多貪眾生不淨觀——你貪欲很重,用不淨觀來對治;多瞋眾生慈悲觀——用慈悲觀來對治瞋心。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找到這個煩惱的根源在哪裡,我們沒辦法找到。我們隻能夠在煩惱的表麵上來對治它,來折損它的勢力。但是它的根源還在。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好像今天對治了煩惱,明天又生起,春風吹又生。這個主要原因就是,我們一直沒有找到煩惱的根源。《楞嚴經》的特色,就是找到整個煩惱的根源,然後從根本上把它拔除。所以古人說是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楞嚴經》就是使令我們真的是明心見性,開悟了,找到我們清淨的本性,從那個地方發動我們所有的行門。這個是它的特色。

這樣的修學有什麼好處呢?

“首楞嚴王三昧”翻成中文就叫作“一切事究竟堅固”,它能夠使令這個功德“究竟”,也就是說,同樣的拜佛、念佛,你從內心的真實心發動以後,你的功德更加圓滿,而不是片斷的。第二個,“堅固”你所修的功德不可破壞——不為內在的煩惱所破壞,不為外在的魔境所破壞。所以首楞嚴王三昧它所表現出來的,你同樣還是去拜佛,你同樣還是去念佛,但是你安住在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會讓你所有功課的功德都變成非常的圓滿,而且變得非常的堅固。

這個就是首楞嚴王三昧的特色。這樣的一個殊勝的法門當然值得我們學習。

將釋此經,大科分四。

壹、經題解釋。

貳、經文綱要。

叁、隨文釋義。

肆、結示勸修。

我們看《講義》第一頁,將釋此經,大科分四。我們把這部經分成四個部分來解釋。

首先我們“解釋經題”。一般來說經題都是詮釋一部經的整個宗旨整個要義的。

第二個“經文綱要”。這部經的整個綱要,蕅益大師將它分為六大科,對此,我們會作一個簡要的說明。

第三個“隨文釋義”。第三科就正式地隨順經文,來解釋其中的義理。

最後“結示勸修”。我們把這個首楞嚴王三昧的法門作一個總結。

壹、解釋經題分二:甲一、總說。甲二、彆明

【第一講:圖一在評論區】

先看第一科“解釋經題”。

經題總共有十九個字,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是總說,第二個是彆明。

甲一、總說

先看“總說”。

這個經題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對這個經題,古德的解釋分成“體”跟“用”的關係——內在的理體跟表現在外麵的作用。這個“體”是什麽呢?就是大佛頂性。大佛頂就是我們要找到的我們的真如本性。依止這個大佛頂當作根本,發動出一個自利利他的功德,就是“如來密因修證了義”,乃至“諸菩薩萬行首楞嚴”。所以它的一個最重要的根本,就是你要找到大佛頂。所謂的“找”,就是你的內心要跟它相應。“大佛頂”,古德說是“眾生本具、諸佛所證”。我們是本來具足的,但是我們沒有開顯出來,佛陀把它開顯出來了。

“大佛頂”,我們把它解釋一下——因為我們要跟大佛頂相應,一定要知道大佛頂是一個什麼樣的相貌。

首先我們看這個“佛”,這個“佛”是最重要的。“佛”,簡單地說,是一個覺悟的意思。蕅益大師解釋說是“了了常知,不可昏昧”。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根本,就是你經常要保持覺照。古人說:心常覺照,不隨妄轉。其實妄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不能產生覺照,你就隨順它而走。其實妄想本來是不真實的,那麼它為什麼能夠產生那麼大的作用呢?因為我們自己迷惑顛倒了。迷惑了以後,我們就跟著它走,認賊作父。所以這個地方最重要的觀念就是不隨妄轉。《楞嚴經》,它不對治妄想,它認為對治妄想產生一種對立,不好。你隻要保持清楚的覺照,觀察你的本性是清淨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根本就沒有妄想。所以《楞嚴經》的觀念是:沒有妄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再次穿越:我的空間竟然能穿越了 誰說她高冷的?真是害苦了我 被迫加入妖精籍的我成為至強 墨爺的三胞胎和他們的神棍媽媽 鶴唳長安(探案) 懸崖之下,大佬教我修仙 神算嬌妻:攪動全城風雨 退婚?好啊,我要把你家買下來 赴春潮 我青梅,我能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