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_淨界法師【首楞嚴王三昧】要義_思兔閱讀 

【第五講】(1 / 1)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八頁。“甲二、正宗分。”

印度的大祖師馬鳴菩薩把整個大乘佛法的修學分成兩個次第:第一個是生滅門的修學;第二個是真如門的修學。

我們剛開始修學的時候,是從生滅門下手。生滅的意思是說:你在修學的時候那個心是生滅的、變化的。也就是說,我們剛開始是依止一種攀緣的心來修學,所以它產生的相貌是對立的。比如說我們用善心來對治惡心;比如說我們今天產生了貪愛,那麼我們就攀緣不淨觀來對治我們的貪愛心;我們產生了瞋恚,就用攀緣慈悲的心、慈悲的相貌來對治我們的瞋恚。剛開始的修學是生滅的、對立的。

這樣的修學有兩個問題。第一就是我們的功德很難圓滿。因為我們都在做局部的修學,很難掌握整個內心的整體,我們總是覺得疲於應付:把這個地方修好了,那個地方又出問題了;把這個地方補好了,那個地方又破一個洞。因為我們沒辦法作一個整體的轉變,所以功德很難圓滿。第二個,我們功德很難持久。因為你這個攀緣心,隻要外麵的因緣一變化,你就產生障礙,所以很容易被破壞。總之,初學的人在修學佛法時有兩個問題點:第一個,功德很難圓滿;第二個,功德很難持久。所以馬鳴菩薩要我們提升,從生滅門的修學開始進入到真如門。

真如門的特色,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心帶回家。你剛開始不要急著修學,你先找到你的本來麵目,把你那一念不生不滅的清淨的本性先找到。就是你不能再用攀緣心了,你要找到你的常住真心——我們講“隨緣不變”那個“不變”的體性,先找出來。從這一念清淨的本性發動,從空出假,觀察這一切法是如夢如幻的,再從隨緣當中去對治;對治以後,最後再會歸到我們的本性——稱性起修,全修在性;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這個真如門的基本思考,就是說我們的生命隻有一個目的,就是把你內心的功德開展出來。它完全是向內觀察的。

我們舉個例子。你為什麼要去對治貪愛的煩惱呢?因為我們本性沒有貪愛,我們本性是清淨的。你的本性沒有貪愛,這個貪愛的煩惱是你自己捏造出來的,所以你應該舍掉。本性沒有貪愛,它不稱合本性。為什麼我們要修布施呢?因為我們本身的本性就具足布施的特性,所以我們應該把它顯發出來。它的思考是借外境來修心,整個修學就是開發你內心本具的六波羅蜜的功德。所以它整個修學是不向外追求的,它隻是假借外境來修你這一念的清淨本性。所以我們講“稱性起修,全修在性”,這就是本經告訴我們的首楞嚴王三昧的法門。當我們這樣的一個真如門的修學開始啟動以後,我們發覺我們的修學是全麵性的修學,不是局部的;功德是圓滿的,而且是不容易破壞的。

甲二、正宗分。分六:乙一、顯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乙二、示不生滅為本修因妙三觀門。乙三、明正助行所成伏斷圓三德位。乙四、結成經名以彰圓體圓宗圓用。乙五、借破戒惡法為問端而廣示七趣差彆。乙六、借無聞比丘為語端而備明五陰魔境。

我們看本經的正宗分。

這個地方有六科:

一、顯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

二、示不生滅為本修因妙三觀門。

三、明正助行所成伏斷圓三德位。

四、結成經名以彰圓體圓宗圓用。

五、借破戒惡法為問端而廣示七趣差彆。

六、借無聞比丘為語端而備明五陰魔境。

乙一、顯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分二:丙一、正明理性。丙二、廣破餘疑。

丙一、正明理性。分四︰丁一、當機悔請。丁二、大眾願聞。丁三、如來答示。丁四、大眾圓悟。

我們先看第一科,“顯如來藏妙真如性圓三諦理”。

這個標題我們解釋一下。

“顯”就是開顯,開顯如來藏性。

“如”就是表示我們內心當中有這種不變的體性,叫作“如”。不管你的外境怎麼變,它永遠是不變的。你前生是一個螞蟻,它也是清淨本然;你今生是個人,它還是清淨本然。你不管造什麼業,它永遠都是清淨本然。這叫作“如”。

我們這一念心有“來”的作用,它有隨緣的作用。你用人天的五戒十善的業去熏你這一念心,它現出人天果報;你用殺盜淫妄的業去熏你這一念心,它顯現三惡道的果報。所以它有這個“來”,有隨緣的作用。

我們這一念心不但具足了不變之體,又具足了隨緣之用,叫作“藏”,就是含藏“不變”跟“隨緣”兩種道理。

這個道理是“妙真如性”的,是微妙而不可思議的真實道理。這個道理的確不容易了知。我們這一念心有不變之體跟隨緣之用。這個道理是微妙的。

這個道理當中有三種諦理,有三種道理。我們前麵說過,第一個真諦理是不變,俗諦理是隨緣,中諦理就是兩個之間的平衡。在第一大科先講不變跟隨緣這兩種道理,我們分兩科:一,正明理性;二,廣破餘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懸崖之下,大佬教我修仙 神算嬌妻:攪動全城風雨 退婚?好啊,我要把你家買下來 赴春潮 我青梅,我能不了解? 絕症你逼我獻血,我死你後悔什麼 靈異複蘇,無所謂,反正我有掛 從炮灰到妖妃,我手握劇本殺瘋了 黑月光泄露心聲後,所有人都慌了 係統之諸天締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