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07頁,己二,答相隨性遍以釋相違性難。
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我們要抓住一個根本的思想,那就是要破妄顯真。整個楞嚴三昧的修學,就是要我們破除一切虛妄的相狀,而開顯真實的心性。這個重點,在修學方麵有兩個次第:
第一個,就是你要安住下來。我不知道,當你內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你習慣性是安住在外相,還是安住在內心。這個相狀,本經說它有兩個過失:
第一,它在時間上是生滅變化的,如果你安住在相上,你會覺得有一種不安穩性。你看我們很多初學者,剛開始來的時候,你就知道這個人情緒變化很大,高興的時候很高興,痛苦的時候很痛苦。這個人沒有真正安住,他的心還是在外境上活動,沒有找到家,這個人沒有回家的。你看一個老參的特色,他的心比較平靜。外境是動態的,但是他的心已經收攝,慢慢收回來。就是說,外境基本上是生滅變化的,是不安穩的。
外相的第二個過失,它在空間上是不圓滿的。執著一個外相,我們就失掉了其他的東西。所以,不管你做再大的善事,隻要你執著一個相,你就很難使令你的整個功德達到圓滿的境界。
所以,在修學的過程當中,你的心跟任何的相狀接觸,記得不要安住在相上,要回光返照,安住在你這一念明了的心性上,你隻是借這個相來修心而已。所以,我們在修首楞嚴王三昧,首先你要做的就是向內安住。
這是第一個,安住的問題。
一個人安住了以後,我們可以說這個人已經開始修行上路了,他找到高速公路了。那麼接下來是什麼工作呢?就是調伏,你怎麼去調伏你內心這種動蕩的心。在本經當中今天就會講到,用空假中三觀來調伏內心。
第一個,空觀,是破除心中的妄想。我們前麵是遠離外在的相狀,而空觀是破除你心中的相狀。因為,我們雖然離開了外在的相狀,但是我們心中的妄想又會創造很多的相狀——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來障礙自己。所以,你那個空觀就是破除你心中的妄想所捏造出來的這些相狀,你也要把它破掉,達到所謂的離念的心體。
第二個,假觀,這個假觀就是你又要假借相狀。比方說拜佛,你要對阿彌陀佛皈依。沒有佛像你怎麼皈依呢?所以,我們透過禮拜、稱念、觀想。這都是要有相狀的,又假借一個假名假相來生起我們內心的功德法。所以它到最後(今天會講到),離一切相而即一切法。我們破的是相狀,但是開顯的是一種功德法,法是不能沒有的。但是這個法要怎麼生起呢?你要假借相。所以這個假觀,你又重新安立了假名假相,假借這個外在的假相來開顯你內心的功德法。這個假觀就是借相修心,又安立一個假相,安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於憶佛念佛的假相來莊嚴自己的功德。這個就是假觀。
假觀照俗諦理,空觀照真諦理。
第三個,中觀,就是把空假這兩個智慧達到平衡,使令空觀不障礙假觀,假觀也不障礙空觀,讓它能夠平等地運轉。這個中觀照中諦理。
所以,在整個圓頓止觀當中,第一個,你一定要安住下來。你的心老是在外境上活動,是很麻煩的,因為外境你控製不了的,變化太厲害。所以,先把心收回來,然後好好地調整你的內心,用空假中三觀來調伏內心。這樣子做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就能夠從自利的角度,成就如來密因修證了義;從利他的角度,成就諸菩薩萬行首楞嚴。這可以說是一個最快速成佛的法門。
這個是本經的中心思想。
己二、答相隨性遍以釋相違性難分二:庚一、牒問;庚二、正答
好,我們看經文,“答相隨性遍以釋相違性難”。這個地方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是“相違性難”,這是富樓那尊者心中提出的疑問。他說,七大的相狀其實是違背我們如來藏妙真如性的。這一個難問,相狀是違背理性的。因為他認為相狀是障礙的,彼此間是乾擾的,而理性是平等圓融的,那你怎麼能夠說相狀有理性、理性有相狀呢?所以,事實上相狀跟理性是違背的,應該是各自獨立,相狀不能有理性,理性不能有相狀。他提出這樣的問難。
佛陀的回答是“相隨性遍”。他說,地水火風七大的相狀,必須隨著我們現前一念心性的理性,才能夠周遍圓融,其實,相狀跟理性是圓融的。以理事的圓融來破除富樓那尊者認為理事是障礙的。我們看到經文就會知道他的障礙在哪裡。
庚一、牒問
庚一的“牒問”,正式牒示富樓那尊者心中的疑問。先把他的疑問牒示出來,先按定他心中的問題點。看經文。
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滅。又征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