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一百四十五頁。己二,彆顯修證。
從前麵幾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當我們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有兩點是要特彆注意的:
第一點,就是所謂的“相妄性真”的觀念。相狀,就是我們由於過去的業力所顯現的六根、六塵、六識的相互的作用。這種六根、六塵、六識的作用就是,我們的根接觸外塵的時候會產生一種了彆的心識,而這個都是暫時的生滅的因緣,所以叫作虛妄。這個根、塵、識的背後,它真實的本來麵目,所謂的現前一念心性,是不生不滅的,從古至今永遠沒有改變的,這個我們叫真實。
所以一個修首楞嚴王三昧的人,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你一定要告訴你自己,這個都是暫時的因緣。你千萬不能夠心隨境轉。我們被一時的因緣所轉而失去了我們永恒的功德!所以我們必須要把這個“相”照破,破妄顯真,觀察這個根、塵、識,這種我們一生的暫時的因緣,都是一個生滅法,而這個生滅背後的真正的本來麵目——現前一念心性,才是我們真實的皈依處。這是我們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第一個觀念,相妄性真。
第二個觀念是“性相不二”。雖然相狀是暫時的,你說我們今生的根、塵、識都是暫時的,但是,如果舍棄了你今生的因緣,你就回不了你真實的家,所以我們剛開始還是要依止假相。依止假相來回光返照,才能夠所謂的返妄歸真。所以我們剛開始一定要借假修真,對於現前的假相的這些根、塵、識還不能完全否定。換句話說,我們對於眼前的因緣,你是執著不得,但是你也棄舍不得,而是保持一個不即不離的狀態。
這就是我們修首楞嚴王三昧的兩個觀念:第一個,你不能執著它是實有;第二個,你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作用。這個就是我們在修首楞嚴王三昧對於今生的因緣的一個態度。
己二、彆顯修證分五:庚一、阿難請問圓根;庚二、如來垂詢聖眾;庚三、眾聖各說證門;庚四、放光現瑞總印;庚五、佛敕文殊簡擇
我們看講義的己二,彆顯修證。
前麵的幾科都是在講我們修首楞嚴王三昧理觀的一些觀念,這個地方就著正式的修學,正式地開顯修學的事相因緣,說是“彆顯修證”,分彆地顯示二十五位聖人所修證的圓通法門。這個正式講到它的事修的過程。這當中有五科:一,阿難請問圓根;二,如來垂詢聖眾;三,眾聖各說證門;四,放光現瑞總印;五,佛敕文殊簡擇。
庚一、阿難請問圓根
【圖一】
本經的當機眾阿難尊者,在前麵所有的理論聽完以後,他就起立,請問佛陀如何選擇圓通的本根,來當作我們修學三昧的下手方便,是這個意思。
我們看第一段,“自述迷情”。
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慧覺圓通,得無疑惑。一時合掌頂禮雙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無礙,雖複悟知一六亡義,然猶未達圓通本根。
這個地方,阿難尊者把他自己修學的心情表達出來。
阿難尊者跟法會的大眾,承蒙佛陀在前麵兩科的開示,這個時候內心可以說是“慧覺圓通,得無疑惑”。這個“慧覺”指的是能觀的智慧,空假中三觀的智慧叫慧覺;“圓通”是他所觀之理,這個圓三諦理。能觀的智如何去照了所觀之理,這個地方已經完全通達,而且沒有任何的疑惑。這是把他對前麵的學習作一個總結。
這個時候,他就合掌頂禮佛陀的雙足,來白告佛陀說,我等法會眾生,聽到前麵佛陀講到這些首楞嚴王三昧的理觀的思想,可以說是“身心皎然”,也就是說,對我們眼前的身心世界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是非常的清楚明白。我們的生命是怎麼由真如本性,經業力的熏習而顯現出來,對這樣的一個空假中三觀的思想是非常清楚,說是“快得無礙”。這個“快”,就是通達愉快而沒有障礙。現在又聽到了所謂的“一六亡義”,就上一堂課說的,六結一旦解開,其實一念的妄心也不可得。因為六結是依止一念妄心而起的,所以它們之間有相互的作用,但是現在卻還沒有通達如何來選擇自己的圓通本根。
到這個地方,阿難尊者對於整個楞嚴三昧的觀念非常清楚。但是,真如本性是一個無相的清淨圓滿的真如,那麼我們應該從哪一個門、從哪一個點悟入會比較好呢?你說六根、六塵、六識這麼多的方便門,那麼哪一個會比較適合我們?修學的下手方便,阿難尊者還沒有明白,所以把自己修學的整個心情表達出來。
看第二段,“依解起修”。
世尊!我輩飄零,積劫孤露,何心何慮預佛天倫,如失乳兒,忽遇慈母。若複因此際會道成,所得密言,還同本悟,則與未聞無有差彆。
這個地方就讚歎法門有救拔的力量。
阿難尊者就說,“世尊,我輩飄零”,我們這種生死凡夫飄落於生死輪回當中,可以說是“積劫孤露”,多生多劫,“孤露”,就是孤苦無依的意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