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講】_淨界法師【首楞嚴王三昧】要義_思兔閱讀 

【第七十七講】(1 / 1)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169頁,寅三、彆明三毒無畏。

我們這一科是講到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以後,生起廣大利他的妙用。耳根法門在我們娑婆世界,我們一般的說法叫做『觀音法門』。這個法門在目前的修行當中,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因為特彆契合我們娑婆世界的根機。這樣的修學,蕅益大師用四個字來總持,整個『觀音法門』它的重點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慈悲感應」這四個字。“慈”與樂,他可以給予我們種種身心上的安樂;“悲”拔苦,拔除我們身心的痛苦。整個修學的過程,所追求的就是在我們的生命當中,產生拔苦與樂的效果。

這應該怎麼做到呢?就是透過「感應」的力量。「感應」的力量的產生在蕅益大師的注解,他是分成了事修跟理觀兩種的差彆。我們剛開始是透過事修,身口意三業的加行,包括我們對觀世音菩薩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乃至意業的皈依觀想。這種身口意的相應,我們去感應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力,這個地方的事修是感應外在佛力的加被。理觀就不是這個意思,理觀就是我們在稱念觀世音菩薩的時候,我們內心不隻是一種皈依的心而已,我們要生起一種觀照力,我們要回光返照「能聞是誰?」。當我們聽到觀世音菩薩的音聲時候,我們要觀想是誰在聽這個音聲,那我們的心就停留在這個「聞」。

蕅益大師說:但聞而已。外不隨聲塵所轉,內不隨耳識所擾,在聽聞的過程中保持不迷、不取、不動,我們說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真如本性是無所不在的,蕅益大說:「全妄即真」。其實真在哪裡呢?真實的心性就在妄相當中,我們平常心就是一念的妄動,結果被妄相所轉。所以我們要把真實的心性找到,就是你不要亂動,妄想最怕就是…你一不動,它就怕你。因為它是虛妄相,虛妄相你要是對它不執取不妄動,它就消失掉了。《楞嚴經》的破妄顯真,它不是說去對治什麼,它基本上認為,真實的心性就在虛妄的相中,你隻要不隨妄轉,那麼心性就開顯出來了。所以理觀這一部分的感應道交,是感應我們內在自性的慈悲心,我們稱性本俱的慈悲的功德。

事修它所破除的是事障,使令我們成就一時的安樂;理觀所破除的是理障,使令我們成就究竟圓滿的解脫。『觀音法門』其實在《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看本經的經文,釋迦牟尼佛是把它當重點一樣,不管它的因跟果是比較完全開顯,他是把它當做本經的修學重點。

寅三、彆明三毒無畏

這一段是說明十四種無所畏的功德,其中的三種,遠離貪瞋癡三毒。使令我們內心麵對三毒的時候,能夠無所怖畏。這是修習『觀音法門』產生的效果。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媱眾生,遠離貪欲。

這以下的經文,在古德的注解都是分成了自行跟化他。在自行這一部分又分成了體性跟作用。

自行的體性:「熏聞離塵」。“熏聞”就是我們依止反聞照性的工夫能夠成就離塵,脫離這一切色塵的係縛;「熏聞」是一種因地的修學,「離塵」是果地上的功德。熏聞離塵它就是指的我們在修『觀音法門』所證得的理性,能夠脫離這一切六塵的障礙,發明我們一念清淨的本性。這個是講到我們在自修方麵所證得的理性。它有什麼妙用呢?「色所不劫」,“色”指的是一切六塵的境界。當我們功夫成就以後,這六塵就不再劫奪我們心中的功德。這包括體、包括用,這個都是一種自行的功德,以下是化他的功德。觀世音菩薩有這樣的自行功德,他有什麼作用呢?「能令一切多媱眾生,遠離貪欲。」他能夠使令我們這些多媱眾生遠離貪欲;“多媱”蕅益大師的意思不隻是指的男女這一部份而已,是包括對一切六塵的貪愛,都叫做「媱」。一切貪愛都以攀緣心為本,我們既然不隨外在的六塵所轉,開始反聞聞自性的時候,那麼這一切貪愛的煩惱自然消失掉。這是『觀音法門』產生的第一個內心的功德。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

這一部份也是分為自行跟化他。自行也是分成體跟用。「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當我們內心脫離了根塵的執取,安住在聞音的妙性的時候,六根對六塵就沒有能所的障礙,就圓融無礙沒有能所的障礙。這樣的能所雙亡,離諸對待的理性,有什麼作用呢?「無對所對」這時我們的六根生起了彆的時候,已經沒有能對跟所對,能對的六根所對的六塵惟是一心。從這樣的自利功德有什麼作用呢?「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瞋恚”主要的根源是一種人我的對立,我相、人相的對立。當我們一個世界上很強調個人主義的時候,那我們的瞋心就開始活動了。你看我們小時候,整個社會是很強調團體主義,個人的意識比較沒那麼的強烈,那個時候的瞋心比較薄弱。瞋恚是以對立來當它的根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誰說她高冷的?真是害苦了我 被迫加入妖精籍的我成為至強 墨爺的三胞胎和他們的神棍媽媽 鶴唳長安(探案) 懸崖之下,大佬教我修仙 神算嬌妻:攪動全城風雨 退婚?好啊,我要把你家買下來 赴春潮 我青梅,我能不了解? 絕症你逼我獻血,我死你後悔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