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做連接兩側車軲轆的車軸,後邊的要簡單得多,隻是需量好車輛的寬度,不能有差錯,在兩端各加上一個能固定圓球的凹槽就行。凹槽的大小與車軲轆圓心要略小一點,隻防止圓球滑落就可以了。
但是前軸就不簡單了,中間有一個下端的轉向盤,這個東西還要承重。而且是數千斤的重量。轉向盤的尺寸已由上部所確定,已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它怎樣固定在車軸上?車軸也要能承受數千斤的重量而不變形,這又該怎樣做?最後才是與兩前輪的連接,又應該怎樣處理?
但是圖乃就是圖乃,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處理,首先要解決的車前軸的承重問題,這其實也簡單,那就是做粗一些,但要考慮到與轉向盤的連接,便不能做成圓柱形,圓形的東西它不好連接啊。那就做成矩形,考慮到承受壓力過大,會引起矩形梁的變形,那就加大截麵,再將矩形梁做成工字形,這樣既增加了承受壓力的麵積,又減少了材料的用量,關鍵是減少了車輛自身的重量。有那個重量,還不如多裝一些貨物,還來得實惠。
圖乃取出先前測量尺寸的折子,小心翼翼的按照原有尺寸做起了模型,然後再按照車架和後軸的尺寸,做好了工字梁。但是,圖乃的眉頭卻又皺在了一起,這工字梁安裝好後,再加上轉向盤的尺寸,那麼車輛前端要高出後端不少的尺寸,那裝貨豈不是不方便,要防止後滑。卸貨倒是很方便,隻要將固定貨物的繩子一解,便自動滑落。但最重要的是行駛時不方便,而且貨物後滑,長期使用可能導致後車壓力過大,造成車輛損壞。
那麼將工字梁做成倒弓形,將轉向盤做到弓腹,這樣就降低了前端的高度,與後車持平。那麼弓腹的兩端再平直的伸出一段稍短的圓柱形的車軸,兩端車軸各再裝上一個五寸大小的回向凹槽,這樣就與車軲轆配套了。
這些搞定後,就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那就是圓球,兩種型號,一個是轉向盤的大球,另一個是車軸上的小球。但不管大小,必須是正圓。如何才能做到正圓?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其實圖乃現在的製器和加工能力已完全達到大師級,而且已製作過很多有難度的東西,有的甚至也可以說是高難度的。但是他知道,圓球的製作可不簡單,而且可以說是極難,一般的大師都不可能製作得出來。
目前來說既沒有標準的模型,也沒有可以打磨的工具。既要保證球形的尺寸不能有絲毫的偏差,又要保證它的正圓特性。但是它到底圓不圓,需要檢驗。用什麼來檢驗?圖乃想了想,先做一個出來再說。
於是圖乃找了一塊泥,先做一個正方形的泥磚,再在其中一個麵上挖一個半圓形的坑出來,然後再仔細地打磨一翻,最後扔進滿倉的高溫爐中。
滿倉這時已沒有再生火了,將高溫爐溫熱得差不多時,便叫上小熊,跑到回水灣中淘黑銅礦石去了。
圖乃便自己加上一些柴火,燒了一會,便取出來,這個隻用來檢驗的,不要求它有多硬,隻要夠標準就行。
取出來後,圖乃再仔細地觀察一下,再稍微的打磨一番。再在四邊各用泥加一個身形的支座,每個支座上各留一個小孔。再扔進爐子燒了一翻。取出後,便可以使用了。
很快,圖乃便做了一個球,反複修正後,再放進那個檢驗台裡,然後再在四個支座上各插入一根小簽,與圓球接觸。再轉動圓球,看那一邊的圓球偏離了小簽,然後再修正打磨,直至不管怎樣轉動圓球,四邊的小簽均能接觸到圓球時為止。
看起來很難,但這是第一個圓球,這一個做好後,其他的就有了標準的模型,那麼隻要將模型複製,那麼得到這個正圓就不是太難了。當然這也是粗略的檢測,離真正的正圓還有相當的距離。但目前的應用也是最粗略的應用,到這個水平已是完全滿足要求了。如果還要提高它的精度的話,那材料、製作方法、檢測工具等等各方麵的水平都會有質的提高。
大圓球做好了,就是小圓球。彆小看這小圓球,東西太小,製作不易,要求太高。但也難不倒圖乃,還是先製作一套檢測設備再說。沒有這個東西,光靠眼力勁,那可有點懸。
檢測設備製作好了,球就相對簡單多了。很容易就製作了一個相對標準的小球出來。
當小球做出來後,圖乃不由感歎,民用的器具完全不低於兵器的製作,甚至有些更比兵器還要難,還要鍛煉人。
至此,圖乃大部份的模型均已製作完畢。但還有一些零星配件要製作。但圖乃可以抽時間再做,現在滿倉已讓小熊搬來了大量的黑銅礦石。說來,這回水灣還真是個無底的寶庫。
圖乃這時便開始熔化黑銅礦石,這些事,可沒有難度,隻要柴火夠旺,黑銅礦就熔化得快,這也不需要技術,不需要查看黑銅溶液的雜質含量。隻要熔化了就可以澆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