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對費拉不堪的奧斯曼帝國,英國人卻再次暴露了自己的真實實力。
和喬治不同,英國人很久以前就在波斯半島布局,1908年英俄和解,其中有一條是劃分了英國和俄羅斯帝國在波斯的勢力範圍。
奧斯曼帝國宣戰後,英軍首先在美索不達米亞展開行動,由查爾斯湯森將軍率領1.5萬英印部隊,向努爾丁易卜拉欣率領的奧軍發動進攻。
易卜拉欣的部隊隻有1萬人。
麵對英軍的進攻,易卜拉欣示之以弱,先敗後勝,將查爾斯湯森率領的英印部隊包圍在庫特。
湯森數次組織突圍,均被易卜拉欣粉碎。
英軍的援兵也被奧斯曼人擊退。
湯森派人聯係易卜拉欣,希望能以一種比較體麵的方式投降。
易卜拉欣拒絕,命令英軍立即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
3月2號,就在傑馬勒向楊科夫投降的第二天,庫特英軍投降。
湯森投降的時候,兵力尚且有1.25萬。
喬治接到報告的時候,整個人都是無語的。
德米特提醒喬治,對於增援埃及的俄軍而言,英軍似乎比奧軍更危險。
喬治深以為然。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於是喬治給增援埃及的東印度第一軍軍長尤裡發電報,提醒尤裡不要相信英國人的任何承諾。
尤裡指揮的東印度第一軍由兩師組成,大部分士兵都來自東印度的建築工人,軍官是由移居東印度的俄羅斯人擔任。
東印度的建築工人,幾乎都來自高麗和日本,部分來自東印度本地和周邊國家,他們對於熱帶地區,比俄羅斯人更適應。
剛拿到東印度的時候,喬治還信心滿滿,準備在五年內,移民500萬俄羅斯人去東印度,將東印度建設成為下一個阿穆爾。
現在已經15年過去了,在東印度的俄羅斯人不到100萬。
去過東印度的俄羅斯人確實不少,也確實有很多俄羅斯人,曾試圖在東印度定居。
很多已經在東印度購置資產的俄羅斯人,在經過一個冬天之後紛紛逃離。
俄羅斯的冬天是漫長而又寒冷的,通常被認為不適合人類生存。
東印度一年四季都是夏天,以俄羅斯人的標準衡量,也同樣不適合人類生存。
東印度第一軍共計3.6萬官兵,卡登希望第一軍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前線,遏製奧軍的進攻。
喬治給尤裡的任務是守住蘇伊士運河,英軍的作戰和尤裡無關。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