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甲騎兵披柳葉甲、羅圈甲、鎖子甲,作戰列隊排山倒海般猛衝,手中槍矛,馬蹄如雷,滾滾而來,令人膽寒。
反觀我軍,不要說甲了,士兵連衣服也不夠穿,寒冬臘月赤足站在雪地裡,槍矛多年未更換,弓弩更是朽壞不堪,稍一用力就拉斷了。士兵缺餉嚴重,困苦不堪,精壯逃遁極多,軍中多是老弱疲弊之卒,一遇建奴軍衝殺而來,逃者十居二三。種種亂相,難以儘說。
老奴慣用伎倆:
先以強弓硬弩壓製敵軍,後以重裝騎兵排成數行,對敵陣進行反複衝擊。
前隊橫掃而過,次隊接踵而至,次隊若不得逞,則讓位於後隊。
最後,集中全部騎兵力量,從四麵八方一齊橫衝直撞過去。
幾輪衝撞之後,通常會出現極慘烈的一幕,敵軍斷槍遍地,陣形七零八亂。
這還不算完。
重騎兵打完頭陣,輕騎兵緊緊跟上,對敵軍大肆屠殺。
最後步兵上陣,打掃戰場。
努爾哈赤最初依靠著此伎,在古勒山之戰大敗九路聯軍,其後征服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更加純熟。
建州重騎兵勢大力雄,輕騎兵快速機動。
如果與建州騎兵打野戰、遭遇戰,我騎兵根本不堪一擊。
努爾哈赤共有共八旗兵,每旗七千五百人,共計六萬人,其中有四萬騎兵;
四萬騎兵中,又有三萬重騎兵,一萬輕騎兵,重騎兵一人配三馬,輕騎兵一人配二馬;
餘下二萬步兵,有一萬人有馬,屬於步騎兩用,主要作運輸、聯絡之用。
我明朝自失去河套之後,再無好牧馬場了。
縱觀九邊重鎮,無一鎮拿得出三千匹戰馬,剽悍善騎射之士更是奇缺。
騎兵曆來最貴,一個輕甲騎兵等於六個步兵,一個重甲騎兵等於十個步兵。
中原缺草,供養五萬騎兵,連人帶馬年耗銀千萬兩。
遼東遍地是草,供養五萬騎兵,連人帶馬耗銀不過百萬兩。
訓練五萬騎兵,耗時最低十年,這還是不缺馬的情況下,如果缺馬則遙遙無期。
天時地利,建州天然以騎射取勝,為揚長避短,克敵製勝,建議:
傾舉國之力,重建遼東邊牆,五裡一堡十裡一台,以大量軍事工事限製建州騎兵的力量和速度,將戰役模式從建州女真占絕對優勢的野戰,轉化為互有殺傷關城攻防戰,使建州騎兵無用武之地。
第一道邊牆建成後,再構築大型城堡、關隘互為犄角,互為應援,形成第二道封鎖線。
一前一後兩道封鎖線,前後相距五到十裡,實現對建州女真的無縫隙封鎖,困死他,餓死他。
在建邊牆的過程中,努爾哈赤必定拚命破壞。
敵來則集結重兵依靠塹壕、木柵、土城與之拚消耗,每一仗力爭對其造成有力殺傷,使其膽寒思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