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少年不解,還是雙手接過自己的老師給的竹簡,再拜後退下了。
那位老師看著弟子遠去,突然自嘲“原來已經過去了那麼久。”
“久到連我都被稱呼為夫子了啊。”
他是樊遲,子遲,唯一詢問老師該怎麼種地的學生,在夫子去後,天下各國向夫子弟子拋出橄欖枝,做上卿者有之,為大族客卿者有之,作為一國君主之師者也有之,而曾率領魯國左師,將強大齊國軍隊碾壓掉的樊遲卻留下來。
他婉拒了邀請,繼承夫子的私學。
“正是因為我的天賦太低,所以才能繼承老師有教無類的風格。”
一位女子看著他,道“那孩子又來問了?”
樊遲苦笑點頭,歎息道“可惜啊,我終究不是夫子,沒有辦法解答那個孩子的疑惑不解。”
他的夫人笑著道“你已經是天下的大賢了啊。”
曾經憨厚,沉默的青年,此刻已經多出了凜然沉穩的君子風度,聞言卻自嘲一笑,道“又有什麼用呢,如果是子路在這裡,如果是回在這裡,甚至於淵在這裡,都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啊。”
“他們如同箭矢一樣洞穿亂世,對自己的道路筆直不疑,不像是我。”
已經被成為夫子的樊遲自嘲道
“我曾經三次詢問夫子,什麼是仁,什麼是知,每次都因為我的境界不同而得到了不同的回答,但是我甚至於無法回答那孩子的問題。”
“夫子說,仁者愛人。”
“在我焦躁痛苦的時候,說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最後他告訴我,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就是仁了。”
女子抿唇笑著道“忠於君王嗎?”
“不,忠於自己。”
樊遲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恕,忠恕之道,即是仁。”
他沉聲回答,最後苦笑道“夫子可以根據我們的狀態而回答我們的問題,但是我卻連一個孩子的問題都無法回答,他問我仁,我隻好最終告訴他,仁者愛人。”
樊遲提起這個學生就連連感慨頭痛,哪怕已經是列國稱名的夫子,在夫人麵前還是像當年靦腆話多的農家子弟,道“夫子的教導,因材施教,阿回問仁,夫子告訴他,克己複禮,這隻有顏回能做到,是和他的秉性符合。”
“其他人做,比如子路要學這個,就相當於要給猛虎套上馬鞍。”
“他非得氣地撞牆不可。”
“所以說克己複禮是不能普及開來的,夫子所說的是回的路,不是眾生的路。”
“譬如子路問仁,夫子說剛,毅,木,訥近仁。”
“就是老師我也不求你怎麼樣了,你能保證剛毅,同時彆那麼敏感,被那麼容易炸毛,少說幾句那就靠近仁了,子路啊,他的秉性本來就是勇敢的,隻是有時候過於勇敢了;而子張,他性情偏激,老師告訴他,恭,寬,信,敏,惠,能做到這五點,就是仁了。”
在提起師兄弟的時候,樊遲眼底有光,而後黯淡下去。
“隻有夫子能指點他。”
“可夫子已經不在了。我隻能做到有教無類,卻無法因材施教。”
“我們裡麵,最遵守道路的,全部都已經離去了啊。”
“顏回,安貧樂道,不事諸侯,子路……他真的做到了,有殺身以成仁的事情,君子正衣冠而死……,還有他……”
旁邊女子看到夫君神色悲憫,道“你剛剛給了那孩子什麼?”
樊遲呼出一口氣,道“是師弟的手稿。”
“當年弟子們不知道大考了多少次,這是他唯一一次不在末尾,也是他唯一一次被夫子認為可堪得道,在那一次能和顏淵子路並肩的時候了……或許,對那孩子有用。”
麵容略有些枯瘦,但是雙目明亮的少年儒生回到住處。
鬆了口氣,活動了下身體,躺在床上,整個人是懶散鬆懈的,看著外麵的藍天和鳥兒,他呆呆地走神,最後呢喃道“我所想的,真的是錯誤的嗎?”
“大雁啊,大雁,我什麼時候也能像是你一樣知道自己的方向。”
“南來北往,不會出錯呢?”
這個心中憂傷,思緒湧動的少年一直等到外麵都黑了下來。
肚皮餓的咕嚕咕嚕,才記起爬起來看老師給的竹簡,一邊看一邊啃乾糧,展開竹簡,隻是掃了幾眼,動作驟然凝滯,而在後世,在幽暗燈光下,老者同樣辨認這,那一行行文字,呢喃低語
《禮記·儒行》
“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
“儒有忠信以為甲胄,禮義以為乾櫓!”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
“儒有不隕獲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不慁君王,不累長上,不閔有司……”
老人呢喃,而在兩千多年的時候,那少年儒生眼睛越來越大,身軀顫抖。
最終那跨越歲月的低語,就仿佛是當年那已然老邁的夫子,看到弟子堂皇道出這樣的話時候眼底的光一樣——那時捧著竹簡的黝黑少年眼裡散發出的,是一脈相承的光,夫子死去,而那光不曾熄滅,不曾,而是通過文字,留在他的眼底。
他聲音越來越大,越發地氣血澎湃,越發地思路清晰,直到最後,大聲道出了最後的一段話。
“故曰,儒俠!”
這捧著竹簡的少年連乾糧都忘記吃,仿佛頓悟一般滯住。
在過去,曾經的年邁夫子看著說出這番話的剛直弟子,仿佛看到天下最燦爛的寶玉,曾經前所未有地暢快大笑著,道“那麼,我且問你啊,你要等到什麼時候,才將你這一身不臣天子,不事諸侯的傲骨和才華放出來呢?”
少年禦者難得拿到諸師兄弟的第一,洋洋得意,手中持鞭。
堂皇道“若有山河一統之人,我輩自然助之。”
而在春秋年間,黝黑少年捧著這泛著枯黃之意的竹簡,怔怔失神,最終呢喃著那一句句話語,可殺不可辱,不求富貴,不臣天子,直到耳畔傳來了老師的話語“翟!翟!”
“墨翟!你還好嗎?!”
直到最後大喊一聲話語,黝黑少年才反應過來,看到老師的擔憂目光,低聲道“我還好,老師……”搖了搖頭,仍舊覺得心胸澎湃,仿佛一直苦思冥想的東西終於要噴薄而出,仿佛以它山之石攻玉,前方已經坦途。
憨直沉靜的夫子樊遲撫著他的頭,低語著歎息
“我還是無法教導好你啊,無法解答你的疑惑。”
黝黑少年用力搖了搖頭。
握著竹簡的手更加用力,他們一並走出這裡,迎著光越走越遠,最終那樊遲夫子真的無法再教導那麵容黧黑的少年,他自歎著我不再是你的老師,放那少年回歸天地之間,而少年也和儒家敵對,重新開辟了新的道路。
但是啊,年輕的樊遲曾經問過夫子,什麼是仁呢?
夫子告訴他,愛是仁。
故而——
《墨子·經說下》——仁,仁愛也!
文脈是不會被斬斷的。
窗外汽車駛過道路,風吹過紅塵。
現代的老人從筆記裡翻出了最初的記錄,看到了那一卷‘記’的記錄,輕輕念出了寫下這一段文字真正的人,也是那個作為夫子禦者,蒙受教導,仿佛南山之竹的弟子唯一留下的文字,低語道
“淵……”
s:今日第二更………四千八百字,
其實我打算將剩下的部分回憶和現實對照著來,感覺曆史間隙裡的真實感和聯係,這是真正存在於《禮記》的一段話,在我看來,或許也是古代的儒家弟子和後來的儒家弟子的不同。
難以想象,曾經能有人說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的儒家。
怎麼會變成那個,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儒啊。
另外,你們是怎麼猜出那麼一堆的啊,魂淡。(附貓貓手拿扳手扶車抽煙圖)加的第三更……看狀態,緩了口氣。捧茶,潑茶,把茶換成紅牛,喝紅牛,吐氣,疊b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