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常微笑少懊惱,提升了情緒能量,就能全神貫注地做好自己。
3
精神能量
美國著名營銷大師納撒尼爾·小福勒曾說:
“強大的精神能量,會使空間發生振動,一切困難都會為你讓路。”
精神能量不足的人,消極懶惰,遇事就躲,慢慢的人就廢了。
而那些心理韌性強的人,逢難事卻愈挫愈勇,都有著很高的精神能量。
曾認識一位剛畢業的新媒體作者,年紀輕輕,但他的文章觀點犀利,文字十分老練。
憑借多年的新媒體寫作經驗,我斷定隻要他堅持下去,不出三五年,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誰知一次千萬大號的約稿經曆,卻成了他事業的轉折點。
當時為了一篇文章,他反反複複改了十幾遍。
結果編輯始終不滿意,每次反饋都是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見。
可即便他改到了崩潰,那篇稿件還是以斃稿結束。
此後,每次有大號約稿,他都一陣懼怕,毫不猶豫就拒絕了,隻給一些簡單易過的小號供稿。
結果他的文章越寫越差勁,很快便在互聯網中銷聲匿跡了。
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有畏難心態,一遇到困難就戰戰兢兢。
可你越害怕越不想麵對,事態就會越嚴重,最終你隻能被困境擊倒。
當你的精神能量足夠強大,鼓足勇氣直接麵對,就能發現其實所謂的挑戰不過爾爾。
台灣知名媒體人金惟純先生,早年間曾創辦雜誌《商業周刊》。
他投進去了大半家底,還耗費了大量心血,結果卻沒什麼發行量。
一年不到,辛辛苦苦創辦的雜誌社就瀕臨倒閉。
朋友勸他,要不就算了吧,及時止損給自己留點資金。
金惟純卻說道:“我還沒怕過什麼。大不了一無所有,從頭再來。”
此後金惟純乾得更加賣力,雜誌經營方向有問題,他就四處拜訪前輩,學習經驗;
文章內容不夠深度,他就親自操筆,挑燈夜戰。
麵對困難,他想方設法苦苦地熬著,硬生生挺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終於在第六年,《商業周刊》發行量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一躍成為台灣第一大雜誌。
正是金惟純不服輸的精神,給他鼓足能量,逆轉了局麵。
俞敏洪說,精神足夠強大,敢於麵對任何挑戰,工作才能向更好的方向轉變。
人這一生想要有所建樹,就要學會給自己打氣,補充精神能量。
把“我不行”變成“我能行”,把“我不會”變成“我能學”。
拿出無限的精神毅力去死磕,你的堅持,終將美好。
▽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說,你得學會管理能量,而非時間。
因為無論是身體、情緒還是精神,都需要能量來保持活力。
要知道,人就是一塊電池,容量再大,卻沒有電量,都是白搭。
如果現在的你感覺很累很喪,是時候好好給自己充電蓄能了。
試著每天定時活動活動身體,放鬆放鬆心情。
隻有擁有了飽滿的精神,並合理分配能量,你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