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音十年夏末。
全有誌打馬行走在祁連山穀,烈日和冷風同時打在身上,如同他此時的心情,一半是欣喜,一半是忐忑。
綿延不絕的秦長城注視著車隊,似在用他的殘軀,向行人們訴說著這個民族千年的過往。
“嘚兒,駕!”
此時的全有誌是春風得意的,戈壁古道的蒼涼雄壯他早領略的夠夠,於是便打馬往隊伍前頭尋同年們擺龍門陣去了。
今年的公務員考試擴招規模達到八百人,幾乎是去年的四倍!也屬正常,塞國如今地盤大了麼。
年初時候內閣發文恢複了行省製度,如今塞音共和國轄甘肅、四川、雲南三大行省。實際上包括了如今的新疆、陝西、貴州、青海、寧夏、廣西等部分土地,儘管雲南還沒拿下,但實控疆域已經超過百萬平方公裡,規模相當可以了。
官吏的缺口很大。
先不說四川行省的官場需要吐故納新,根據與大明建文朝的【換防條例】,宋晟的衛所軍撤回陝西後,從蘭州到嘉峪關一下多出一大片領地。
這片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被納入甘肅行省版圖,並設置肅南府。
地麵很大,但除了兩個守備營,常住人口有沒有五千人,還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官員職責有二:一為守土,二為牧民。
肅南府無民可牧,那麼多地方官豈不成了擺設?
其實不然,吏部為了在肅南建府,可是給這批川籍官員移民指標的。
不是說肅南府各級官吏均由川員擔任,實際各級主官(一把手)有九成是從甘省吏員中選拔的。其餘空缺才給了四川舊官僚和今年的公務員。
全有誌是經過考核,複試,才僥幸得到肅南府工商局科員的職位。
能得到這個職位,主要得益於他家資頗豐,能夠組織起百人的扈從隊伍。
分到肅南府的各級官員帶來的隨從便有萬人,還有約一萬移民,是從四川各地山區招募的貧農。
因為遷往肅南的移民,按人頭可以白白分得十畝荒地,還有三兩銀子的安家費,再加上官府免除五年田稅的承諾,還是吸引到了一些貧農。
但也僅止於此,因為四川省各地興修水利,興辦礦業。加之塞音教與行政中樞遷到成都,也帶動了一批工業企業或搬遷,或在四川建分號。
除了南部土司的領地,可以說那哪兒都缺人。
可彆小看全有誌這個科員,他目前的檔案是掛在府這一級的。他們這批人出發前,肅南府的縣域隻確定了嘉峪關、張掖、武威、酒泉等幾個,等行政區劃確定後,他們這批吏員是要下放到各縣的。
據消息人士說,副局長起步,要是祖墳冒青煙,搞不好能直接當上一把!
縣工商局副局長,論權力和大明的知縣那沒法比。但是,升遷機會卻很多。
麻德茂不過縣學校長,因緣際會當上會寧縣知縣,後來又當了一年隴西知府,聽說今年很可能會調任塞音銀行總行長,相當於部長階彆了!
相比之下,大明官場幾乎是一潭死水,除了個彆明星級官員外,大部分還不是在苦哈哈的熬資曆?
況且,塞國官員掌握的資源與大明相比,就不是一個數量級。
你傳統農業能收上來幾個稅?在肅南官員培訓班上,全有誌大體了解了肅南府的發展規劃:
一個龍頭,一個中轉,四個新事業。
龍頭自然是以石油開采及煉化加工為主的產業集群;
中轉是發揮肅南府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開發通往中亞各國的陸路商業通道;
四個新事業分彆是新農業、新牧業、新林業和旅遊業。
聽說這套方案是國王劉學勤親自製定的,官員們雖然還都不太懂,但是感覺很牛批。
全有誌印象較深的是牧場私有化,即牧民購買或租賃牧場,官府負責與院校結合,引進及培育高產牧草,一定要重視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等等。
這種模式一旦推廣開,幾乎就改變了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模式,變得和農民一樣。
海西那邊早些年已經在嘗試這種家庭經濟模式,雖然還沒有完全取得成功,但根據牧民和當地官府的反饋,這個政策還是非常受歡迎的。
因為種牧草和種莊稼類似,都存在靠天吃飯的問題。水源、肥料、良種等條件跟不上,那麼畝產出肉率等生產指標或許就會很低。
歸根到底,是個生產效率的問題。
這也正是塞音老仙及塞音教這麼多年一直默默推動的核心問題,官員們都是聰明人,當他們漸漸悟到塞國的技術、生產、政策、科教等領域正是一環扣一環,又相互促進的時候,無不被塞音老仙宏大的布局和神鬼莫測的手段震驚到頭皮發麻。
隨著隊伍越往西進,全有誌等人的心情就像戈壁灘的氣溫一般,早晚波動極大。
這些官員都是四川籍,雖然川中也有很多地區欠發達,但和這邊百裡無人煙的西北戈壁相比,那絕對是天府之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