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是周武王姬發之弟姬度的封國。因被封於蔡,故稱姬度為蔡叔度。蔡國立國時間,在周王朝建立不久。蔡叔度是“三監之亂”的跟隨者,而不是主謀。主謀當然是商紂王的兒子武庚,還有周公旦之弟管叔鮮。周公旦把蔡叔度流放,後來就死在了流放地。蔡叔度之子姬胡不但沒受牽連,因德才兼備,還受到重用。
人的名,樹的影。姬胡不但沒有參與“三監之亂”,對其父被流放,也沒有什麼怨言。加上有賢能,所以很快被周公旦任命為魯國的卿士。把姬胡安排到兒子伯禽的封國魯國,足見周公旦還是顧及親情的。姬胡因輔佐伯禽政績突出,被重新分封到蔡國。
算上姬胡的父親蔡叔度,姬胡算是蔡國的第二任國君。所以,人們也把姬胡稱為蔡仲。這樣一來,蔡仲可以建立自己的宗廟,來祭祀自己的父親蔡叔度。以後的子孫後代,也可以祭祀先人。
在國君任上,蔡仲還是有一番作為的。他為了代父贖罪,不穿華貴的國君袍服,也不穿虎皮做的朝靴,而是穿和平民百姓一樣的粗布衣衫和鞋襪。雖然有堪稱豪華的宮室,但他寧可在山坡上搭建茅草屋居住。吃的也很平常,基本上是粗茶淡飯。
很顯然,蔡仲作秀的成分很大。既然不願意穿華貴的朝服,開始就不要做;不願意住豪華的宮室,開始就不要建造。既然錢都花了,放在那裡不穿、不用、不住,那不是白白浪費嗎?
不過,蔡仲的確做了一些踏踏實實的事情。他經常帶著大臣和一些隨從,到蔡國各地訪貧問苦,了解百姓的疾苦。還鼓勵文武大臣及其家人,以及蔡國百姓開墾荒地。蔡仲還親自動手,和隨從們搬走一些零碎的山石,發現了一大片肥沃的黑土地。
待國力恢複,國家穩定以後,蔡仲帶領臣民,修建了一座城牆堅固的國都蔡城。蔡仲在國君任上,很得臣心和民心。
蔡仲去世後,他的兒子姬伯荒繼位。姬伯荒去世,兒子蔡恒繼位,蔡恒就是蔡宮侯。蔡宮侯去世,兒子蔡厲侯繼位。蔡厲侯去世,兒子蔡武侯於公元前863年繼位,在位二十八年。
公元前841年,鎬京發生了“國人暴動”。驚恐萬狀的周厲王,逃亡到了彘地。一些非姬姓諸侯國,陸續開始叛周自立。當然蔡國、晉國、魯國這樣的姬姓諸侯國,是不會叛周的。
蔡武侯於公元前837年去世,兒子蔡夷侯繼位。蔡夷侯在位二十八年,於公元前810年去世。這個時候,鄭國還沒有建立。
蔡夷侯的兒子姬所事繼位,在位四十八年。姬所事就是蔡厘侯,公元前761年去世。這個時候,已經進入東周、春秋初年。
蔡厘侯去世,兒子姬興繼位,就是蔡共侯。有人評價蔡共侯,說他在位兩年,就取得了不凡的政績。在位兩年,能乾什麼?與其說蔡共侯使蔡國得以複興,倒不如說他站在了父親的肩膀上。
蔡共侯去世後,兒子姬厲繼位,就是蔡戴侯。蔡戴侯在位時間,為公元前759年至公元前750年,共十年。
蔡戴侯去世後,兒子姬措父繼位,就是蔡宣侯。蔡宣侯於公元前749年至公元前715年在位,當了三十五年蔡國國君。
繼位的蔡桓侯姬封人,是蔡宣侯的兒子,蔡國第十二任國君。蔡桓侯在位二十年,於公元前695年去世。
一直到這個時候,蔡國的國君都是父死子繼。沒有發生爭奪君位的事情,國內基本上是順風順水。但接下來,蔡國的瓶頸期就要到了。自此以後,蔡國就變得不那麼穩定了。
這還要從蔡桓侯去世說起,公元前695年夏天,蔡桓侯去世。蔡桓侯沒有兒子,大臣們隻能把居住在陳國的姬獻舞迎回來,繼位為蔡國國君。姬獻舞就是蔡哀侯,是蔡桓侯之弟。
因為忙於繼位相關事情,蔡桓侯的遺體一直放了快兩個月,才入土安葬。在那個沒有製冷手段的年代,後果可想而知。
繼位第六年,公元前689年,蔡哀侯和魯莊公姬同,宋厲公宋鮒祀,陳宣公陳杵臼,以齊襄公薑諸兒為盟主,率領齊、蔡、魯、陳四國聯軍,征伐衛國。出兵目的,就是為了寄居在齊國的衛朔。衛國哪裡是聯軍的對手,經過一番殺伐,衛朔回國繼位。
衛朔就是衛惠公,當年衛君黔牟把他趕跑,自己繼位為衛國國君。黔牟在君位不到十年,就被聯軍趕下台。因黔牟是周莊王的女婿,所以齊襄公就放他一馬,沒有殺他,讓黔牟去了洛邑。
重新繼位的衛惠公,可咽不下這口氣。因為隻要黔牟活著,就有可能回國和自己爭奪君位。衛惠公在積蓄力量,準備報複。
蔡哀侯與鄰國息國國君息侯,是連襟關係。蔡哀侯是姐夫,息侯是妹夫。兩個人的妻子,都是陳宣公的女兒。雖然姐妹倆都很漂亮,但妹妹息夫人,也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息媯,比姐姐更勝一籌。儘管後宮佳麗不少,但蔡哀侯仍然對小姨子情有獨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