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幾萬大軍不可能隻攜帶三天的糧食,沒有將領這麼虎。
那種長途奔襲執行任務的除外。
像這種大規模撤退,更是不可能拋棄糧食。
有人會覺得糧食這麼重這麼大肯定先拋棄糧食,這是撤退,不是潰敗。
撤退路上什麼都說不清楚,有糧食沒有重武器,即便被攔住了還能拖一拖,萬一拖到援軍抵達呢?
而有重武器沒有糧食,那即便不被阻擊,等糧食耗光後,隊伍也就崩潰了。
沒有人會餓著等死,沒有人。
“確實隻有200噸,具體情況我現在就去審問。”
參謀也才注意到這個不正常的地方。
“報告,第三師抓住了一個東瀛陸軍中將,雙腿被炸斷了,詢問要不要搶救?”
通訊處長拿著電報快速走來,不快不行,慢了說不定電報發回去,人就死了。
這次戰鬥上麵已經下了命令,不局限於道德和國際觀瞻。
所以這次戰鬥,參謀都是彙報的俘虜多少人,擊斃多少人,而沒有擊傷這個選項。
因為傷員已經被槍斃了。
也可能是其他死法。
對所有傷員都是這樣,因為大漢軍不會給他們治療。
之所以殺掉,也是怕他們傷口感染後產生疫病,影響壯勞力們。
這些俘虜將被送往閔地或者兩江,這兩地都在開礦。
在此之前,他們還需要去淞滬勞力營呆一段時間,等待閹割。
大漢大都督府花了大力氣找了幾十個手藝上好的劁豬匠伺候他們。
沒辦法,刀子匠多在北方,而且數量的確不多,大漢大都督的人找不到。
隻能用劁豬匠湊合一下。
但是也夠了。
“隻抓住了一個?另一個呢?”
司令想知道另一個師團長的情況,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千萬不能讓人跑了。
“第六旅發現了破碎的將官服及軍銜,但暫時還沒有確定性的證據。”
通訊處長很熟悉,因為這都是經過了他手的消息。
“讓第三師救治一下儘可能救活它,儘快搞清楚這個中將的身份。”
“向大都督發報,彙報情況,請求指示,並且請求派船……算了,向王司令借船吧。”
司令想了想,覺得淞滬那邊的船應該也挺緊張的。
“向王司令發報,請他多派些人手來接收俘虜,要快一些,不然可能會餓死不少,都是上好的壯勞力。”
大漢軍往遼東運送物資可不簡單,最基礎的糧食都需要從魯地收購,然後陸路集中到碼頭,再橫跨渤海運來。
每一口都無比珍貴,他可舍不得給東瀛人吃。
這也是為啥他會問糧食問題,寶貴的運力用來運輸糧食,太浪費了。
本來想反攻之後就地購買,但……
“命令第五旅押送俘虜回來,其餘各部稍作休整後向東開進,繼續合圍。”
第五旅現在下手夠黑,所以他專門讓第五旅押送俘虜回來。
“告訴第五旅,這些都是開礦的壯勞力,他們不做就得咱們自己人做,注意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