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七天的戰鬥,旅順口戰役徹底結束。這場戰鬥中我們對旅順口的探查不足,浪費了巨大的力量。”
“戰鬥開始前,我們預計旅順口東瀛人有五千至七千人,配有大量重型火炮和碉堡。”
“為此我們集中了兩個陸軍師,海軍五艘主力戰艦。”
“而實際上東瀛守軍隻有一個不滿編的聯隊,不足三千人,隻裝備了少量火炮,而且沒有對被北洋炸毀的碉堡進行全麵修複。”
“戰鬥烈度比預想中低很多,大量戰鬥力被浪費。”
旅順口打下來了,而且大漢軍總傷亡不過千人,但徐希顏還是相當不滿。
因為這一波是事實上的殺雞用牛刀。
根據原本的情報,大漢軍估計這裡的東瀛人不會低於五千人。
具體是一個聯隊步兵、兩個岸防炮大隊、四個炮兵中隊,以及若乾輔助部隊。
大漢軍參謀部認為,東瀛人一定對原有碉堡進行了加固,並且重新構建了新工事群。
就像大漢軍在琉球做的一樣。
所以大漢軍派出了超過五萬兵力,其中兩個師提前從渤海方向登陸,三個旅乘船,戰鬥開始後伺機登陸。
還沒算配合的海軍戰艦。
結果情報出了錯,東瀛確實有一個聯隊,但那是不滿編的。
至於炮兵,隻剩下一個大隊,操縱著型號各異的火炮。
這樣打安全是安全了,但大漢軍可沒有這麼多資本這樣打。
一次性組織一萬人登陸和分批次組織五萬人登陸的花銷是完全不同的。
更彆提大漢軍現在也是到處都需要機動兵力。
“這件事到此為止,結果是好的。”
湯瀟逸沒有過多責怪,戰場上四處都是迷霧,你不能指望能完全掌控敵人的動向。
特彆是失控的敵人。
而且大漢軍的情報體係本身也很拉胯。
“接下來要更加重視情報體係的搭建,這次至少結果是好的,如果下次我們遇到的不是三千,而是三萬人呢?”
“以後不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湯瀟逸引申到情報體係,也隻是草草說了兩句,現在是戰爭會議,情報的事下去再說,
“旅順口已經拿下,下一步就是綠江沿岸,徹底將東瀛三個軍分成三塊,然後分批吃掉,特彆是東瀛第二軍。”
湯瀟逸想說都幾天了,還沒吃掉這群孤軍,徐希顏在這時補充了一下:
“大都督,截止昨天,敵第二軍野戰兵力已經被我們徹底分割,我們包圍了約兩萬東瀛士兵。”
“現在第二軍除了奉天城內的後勤部隊,其餘已經都被我們殲滅或者包圍了。”
因為第二軍調來了重炮旅團,而且是正經野戰,所以戰爭進程不再像之前那樣,一下子就能吃掉大量敵人。
友軍抵達後,第十一師較為穩妥,進攻起來總是不急不緩的,逼迫東瀛動用重炮,但因為從不冒進,重炮的效果也不怎麼樣。
還會因為暴露了位置,遭受大漢軍重炮的攻擊。
打了好幾天,剩餘炮彈打完了的東瀛重炮旅團徹底失去了作用,第二軍出來的重兵集團也被分割包圍。
“另外,我們接到消息,東瀛錦州守軍第四師團出城後本是向東,威脅第三師身後。”
“但在離開錦州後,東瀛第四師和一個混成旅團及第三軍幾支從屬部隊並沒有朝著第三師進攻,而是轉頭向北走了。”
“由於準備不足,我們一直以為他們會繞道甜水方向,威脅我們側翼。”
“但最新消息顯示,在阜新方向發現了大隊東瀛軍隊,離開時還帶走了大量阜新守軍。”
“第三軍殘部也許是準備繞道阜新,直接逃跑。”
第三軍的作風讓徐希顏有些看不懂,甚至收到消息時都覺得這是東瀛人的陰謀。
第六師團再次被全殲,第四混成旅團被築成京觀,確實讓第三軍傷筋動骨。
但是第三軍殘部並沒有喪失作戰能力呀,不提散落在外的部分,光第四師團就是編製齊全的兩萬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