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個問題,下去實驗看看如何解決吧。”
湯瀟逸想了想,
“畢竟我們的基建能力不行,交通不便,要維持火力,必須想辦法減少後勤負擔。”
“特彆是草原上,後勤線漫長又脆弱,通用性要求很高。”
湯瀟逸組建華夏帝國陸軍,一開始就強調體係作戰,而非此時各國的各成體係。
小到班組戰術,圍繞著機槍打。
大到一個師,步兵團和炮兵團之間密切配合。
每一項武器都是為了和其他武器配合而出現的。
這種做法是降低了對士兵的要求,還能得到一個較高的的戰鬥力保底。
缺點是對武器的依賴性較強,對火力的依賴性較強。
最終一切都反映到後勤上。
當然,這是普通步兵師的建設。
不過不管什麼軍隊,隻要你還是人,就需要後勤。
甚至不是人也要。
“陸軍火炮,逐步淘汰掉57毫米火炮……封存用作儲備,那些雜七雜八的型號也是。”
湯瀟逸本來想說賣掉的,但買家不多,而且也賣不出好價錢。
不如封存著。
一是以防萬一,萬一和沙俄帝國打起來的時候,對手不止沙俄帝國,這些炮也能應應急。
二是好好的留著,到一戰的時候,也能賣個好價錢。
哪怕不改!
那時候的協約國,特彆是沙俄帝國和法蘭西,隻要是武器,都是來者不拒的。
隻要有,完全不挑食。
“開發一款輕型步兵火炮,這倒是不必拘泥於75毫米口徑,小一些也可以。”
“但是要考慮到這款口徑可能會用很久,綜合考量。”
“要求是能伴隨小規模步兵行動,質量要小,對磚石結構碉堡工事也有毀傷能力。”
“然後陸軍軍師旅級火炮方麵,保留120毫米榴彈炮,105毫米野戰炮,開發155毫米野戰炮、榴彈炮。”
“整體上隻保留這四個口徑,特種需求采用特種火力。”
湯瀟逸看著徐希顏和總師。
“陛下,155毫米火炮我們沒有生產經驗,要是開發的話,一切要從頭開始。”
總師終於提出疑問,
“雖然也能產出,但肯定會浪費不少時間。”
“不如繼續采用152毫米火炮,生產線是現成的,隻需要簡單改一改。”
“也有使用的經驗,甚至緊急時刻,也能用用海軍的炮彈。”
總師的發言基礎是海軍常用的就是152毫米速射炮。
雖然海軍火炮彈藥規格和陸軍火炮的區彆比野戰炮和山炮的區彆更大。
但是,設計時預留一點餘量,也不是不能做。
大不了把藥筒改成藥包,必要時刻總比沒有好。
生產起來,也更方便的多。
至少在技術上方便的多,大不了改改,對於工人來說沒多大區彆。
但開發155毫米,雖然隻是口徑查了3毫米,但彈藥重量已經完全變了。
自然要從零開始。
“就用155毫米火炮,海軍也會逐步過渡到155毫米火炮,雖然口徑隻差了3毫米,但威力相差並不小。”
湯瀟逸搖了搖頭,固執己見,
“另外,集團軍級支援火力,超大口徑重炮,你們看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