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兩輪,三輪。
華夏帝國驅逐艦在半小時裡發動了四次雷擊,發射了48枚魚雷,擊沉了十二艘運輸船,一艘炮艦。
超過六千人就這麼落入海中,或者正在入水。
或者死於魚雷爆炸——這是少數。
東瀛戰艦規避及時……或者說運輸船夠多,發現問題後,撤到了運輸船後方。
畢竟運輸的是陸軍的士兵,而非海軍的重要戰艦。
至於為什麼不回轉做大機動規避?
彆忘了,他們現在還在雷區呢!
大機動規避,說不定就觸雷了。
四輪雷擊過後,華夏驅逐艦隊選擇了撤退。
再裝填需要時間,而東瀛運輸船隊已經反應過來了,再打下去就打成了追擊戰。
等出了雷區,東瀛戰艦能自由機動,風險就大了。
當下驅逐艦薄弱的船體不適合用來玩炮戰。
太小了,隨便一枚152毫米炮彈都能中破一艘驅逐艦,打到致命位置,擊沉也並非不可能。
見好就收,窮寇莫追。
…………
戰鬥爆發後,東瀛默不作聲,甚至沒有公開譴責華夏帝國不宣而戰的行為。
隻是默默的加強了護航艦,向半島南部增兵。
半島南部的東瀛陸軍也開始收縮,放棄了不少鄉村地區,集中兵力戒備北方。
原敬多次私下求見華夏帝國高級官員,但這個節骨眼上,沒人理他。
華夏帝國海軍還想重演一遍濟州島海戰的結果,但東瀛沒給機會。
在陸地上,大量的鄉村被遊擊隊、起義軍、土匪強盜民兵占領。
但缺乏攻堅能力和軍事素質的他們,拿東瀛重兵把守的城鎮也沒有辦法。
華夏帝國陸軍倒是做好了攻擊準備,但一直沒等到全麵進攻的命令。
戰場就這麼詭異的僵持住了。
湯瀟逸當然想下令進攻,但更要趁著東瀛顧不過來,徹底解決檀香山的隱患。
真打起來了,華夏帝國海軍就抽不出什麼力量了。
加勒比海方向,西班牙人正在謀求攜戰勝之威,和阿美利卡和談。
必須儘快徹底控製檀香山,並使其具備一定防禦能力。
雙方都保持著克製,自然就僵住了。
僵局一直持續到九月十日,竇納樂來了。
“尊敬的華夏皇帝陛下,日安。”
竇納樂今天的禮節特彆標準,臉上也一副古井無波的樣子。
“大使閣下,英吉利是為了東瀛問題而來嗎?”
湯瀟逸一副了然於胸的模樣。
竇納樂搖了搖頭:
“是也不是,陛下。”
“關於華夏帝國和東瀛的衝突,是地區利益爭端,英吉利並沒有理由插手。”
“不過,倫敦方麵也確實表達了擔憂。”
“擔憂這場衝突,會影響到英吉利在東瀛的重要利益。”
“一直以來,不論是收回海關、廢除條約,還是蘭芳事件,英吉利都尊重華夏帝國的利益,也希望得到華夏帝國的尊重。”
言外之意就是讓湯瀟逸做出保證,保證英吉利的利益,特彆是那天文數字般的債務,還有英吉利人的產業。
要是不能保證,英吉利就有理由插手這件事了。
“當然,華夏帝國並沒有占領東瀛的想法,自然不會損害英吉利的利益。”
“但衝突帶來的影響是不可控的,在此期間因為貿易下降而帶來的損失,不應該算到華夏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