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攻擊距離3000,設定魚雷航速42節。”
驅逐艦間隔二三百米,排成一條斜線,快速向著馬卡洛夫“飛”去。
“米,我們進入了最優攻擊陣位。”
“9000米,敵艦無異常。”
“8000米,7000米……”
驅逐艦隊來到了最高航速,每分鐘都能前進800多米,遇上順風順水的時候能更快。
當然,逆風的話也會影響一下航速。
“6000米,敵艦隊正在調整!他們發現我們了!”
6000米距離,在視野開闊的大海上,足夠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目標戰艦。
哪怕是一艘小船。
“敵人開火了,穩住!”
薩鼎銘從望遠鏡中看到了開炮產生的火光,雖然明知道被命中的概率很小,但還是心裡一緊。
!
!
!
數根大小高低不同的水柱在艦隊後方周圍幾百米甚至上千米外升起。
是的,炮彈落在後方,而非艦隊周圍。
薩鼎銘知道,這是炮手產生了誤判。
要頂著太陽光判斷敵人的航速,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不過,這隻是第一輪,接下來敵人就會逐步調整,遲早能摸清楚他們的航速。
薩鼎銘隻希望這個時間來的晚一些。
!!
僅僅一分鐘時間,從起初隻有一艘船開火,到幾乎所有船隻都在開火。
火力密度增加,但華夏帝國海軍驅逐艦隊也開始微調航向,開始走位。
這樣雖然會影響一點點航速,增加一下抵達攻擊距離需要用到的時間。
但,有了走位,被命中的可能性會變得更小。
畢竟哪怕隻有四五千米距離,哪怕是海軍艦炮,初速更快,炮彈也需要飛數秒乃至十秒以上才能命中目標。
如果保持航向不動,敵人預判起來很方便,風險反而更大。
“4000米!”
這個距離,進入了一些小口徑速射炮的射程,例如76炮,57、47速射炮等。
!!!
薩鼎銘甚至能聽到一些炮彈劃破空氣的聲音。
不過在驅逐艦隊靈活的走位下,沙俄還沒有出現命中。
一是驅逐艦速度快走位靈活規避了炮彈。
二是沙俄的炮擊才剛剛開始,在以小時為單位的海戰中,不過兩三分鐘的炮擊,啥也算不上。
三就是太陽的影響,刺眼的陽光晃花了炮手的眼睛,使他們難以瞄準。
“3500米!左轉,魚雷方向鎖定,準備雷擊!”
“左轉!”
“3000米,打!”
彤!
發射管底部的火藥被引燃,發生一次小爆炸,產生的氣體將魚雷推出魚雷發射管。
蒸氣瓦斯魚雷離開發射管時,發動機閥門打開,開始工作,驅動螺旋槳旋轉,並排出白色水蒸氣。
因為會排出水蒸氣,所以入水後,魚雷會留下一條白色航跡,可以以此判斷魚雷的位置和航向,進而規避。
薩鼎銘的座艦排在第三位,進攻的是敵人中部的船隻,他們發射魚雷時,已經有八枚魚雷向敵人前部的戰艦衝去了。
!
驅逐艦大轉向時,會將整個側麵暴露出來,中彈概率大大增加。
他們剛一轉彎,就接到了一枚76毫米炮彈,正好打在魚雷發射管上。
好在魚雷已經發射,不然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