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問:“那你們明天開幾台?”
巡回護士有固定的房間,她明天仍在這裡,常年做楊組的手術。
謝宜年說:“本來排了3台,現在應該是2台。”
護士無語:“老楊最近怎麼回事?瘋了吧?”
宗夏槐提醒他們:“病人還醒著。”
回頭一看,病人快要從手術床上坐起來,雙目炯炯有神,一臉八卦的模樣。
護士趕緊把他按下去:“不要亂動,小心掉下去。”她快去回憶,確認自己沒說什麼“不該說”的話,重新變得底氣十足。
核對完病人身份信息後,宗夏槐開始上麻醉,和往常一樣,她今天的上級讓她自己搞定。
一般來說,房間裡有兩個麻醉,一個推藥,另一個扣麵罩,但是宗夏槐一個人也能乾完這個活。
她用四頭帶固定氧氣麵罩,給病人預吸氧,這個過程叫做“給氧去氮”,是為了讓病人有充分的氧儲備。
在插好管連上麻醉機打機器之前,病人有一段時間沒有呼吸,所以麻醉前的預吸氧非常重要,充分的“預吸氧”可以幫麻醉醫生爭取更多的插管時間,也能減少缺氧對病人的損傷。
“幫我計個時。”宗夏槐快速地推了藥,等病人自主呼吸消失後,用手托住了病人的下頜,使麵罩緊緊扣在病人的口唇上。
謝宜年以為她在和自己說話,卻不知道該乾什麼,坐在手術室控製屏旁邊的護士已經熟練地點開電子麵板,開始計時。
護士往病人的方向看了一眼,“已經倒了,可以導尿了,是個男病人。”
時間長的手術都要給病人插導尿管,手術室有個心照不宣的規定:男病人外科來,女病人護士來。
謝宜年去櫃子裡拿導尿包,一轉頭的空,宗夏槐已經插好管,在用膠布固定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本該沒有什麼交流,手術室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麻醉醫生負責麻醉插管以及保證病人術中生命體征平穩,手術醫生負責開刀切除病灶,大家不需要過多的交流,隻需要做好自己的部分。
麻醉醫生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手術間的“透明人”,他們也不愛說話。
是謝宜年沒話找話,主動和宗夏槐說話:“宗老師,你剛才計時是為什麼?”
他之前也在手術開始前,看見房間裡的麻醉醫生讓護士幫忙計時,但從沒問過。
宗夏槐說:“在等肌鬆藥起效我插管。”這個時間通常在一分半到兩分鐘。
神經外科手術常規監測動脈血壓及需要術中血氣,對於病情較輕的病人,宗夏槐習慣麻醉後再穿動脈,畢竟穿動脈是個很疼的事情。
宗夏槐下手很準,一針見血,動脈位置在深處,肉眼是看不見的,隻能用手摸到搏動的地方,最好一擊即中,否則動脈容易痙攣,更進不去了。相比較而言,橈動脈比足背動脈更粗搏動更明顯,也更容易置管,但是神經外科在頭端操作,有時又需要翻體位,側臥或者俯臥位,所以優先足背動脈置管。
實在不行才穿橈動脈,再再不行就肱動脈。
宗夏槐退了針,放一根軟管進病人的動脈血管裡,留在外麵的部分接動脈血壓換能器,這樣麻醉監測屏幕上就會顯示一個實時動脈血壓,可以更直觀地看到病人的血壓變化,比老式定時袖帶血壓更加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