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豔紅說:“一根蘆葦,怎麼渡江啊。”田幻想說:“放心吧,達摩大師可以過江的。”
老人抬起頭來,仔細地端詳達摩。見他兩隻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滿臉絡腮胡子,卷曲盤旋,身材魁梧,舉止坦然,形象端壯,儀表非凡。老人暗自點頭稱許,隨順手抽出一根蘆葦給達摩。達摩雙手接過蘆葦,向老人告謝而去,及至江邊,他把蘆葦放在江麵上,隻見一朵蘆葦花,昂首高揚,五片蘆葉,平展伸開,達摩雙腳踏於蘆葦之上,飄飄然渡過了長江。
神光不顧疲勞,尾追達摩,趕到江邊。他看到達摩一葦渡江,就氣急敗壞地跑到老人麵前,不問青紅皂白,抱起老人身邊一捆蘆葦。撲通一丟,扔到水中,雙腳跳上蘆葦捆子,匆忙過江。誰知這捆蘆葦不但不向前行進,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見勢不妙,急忙涉水而出,險些溺入水中。神光帶著渾身泥水,衝向老人,厲聲責問:“你給他一根蘆葦就渡過江,我拿你一捆蘆葦為什麼還過不去呢?”
老人從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蘆葦,助人有份;你是搶我的蘆葦,物各有緣;無緣無故,豈能相助?”麗君說:“那個老神仙這麼說是什麼意思。”
方豔紅說:“達摩對神仙客氣,有神仙幫助。神光對神仙不客氣,神仙不願意幫助他。”
田幻想說:“看來,這個老人是神仙,我去問一問。”田幻想說罷,上前去給老人鞠躬,說:“老神仙,我們想打聽《山海經藏寶圖》,希望能夠給我們一個啟示。”
老人說:“無就是有,有就是無。”老人轉瞬間悠然不見,江麵浩瀚,空無一人。這時,神光才知道剛才遇到的這個老人是神仙,神仙幫助達摩,而不肯幫助自己。他自知有失,慚歎不已。悲淒非常,懊悔而歸。
達摩過江以後,手持禪仗,信步而行,見山朝拜,遇寺坐禪。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達了嵩山少林寺。達摩看到這裡群山環抱,樹林茂密,山色秀麗,環境清幽,佛業興旺。達摩心想,好一片難得的佛門淨土。於是,他就把少林寺作為傳教的道場,廣集僧徒,普傳禪宗。此後,達摩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開山人,少林寺則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的搖籃。現在,少林寺碑廊裡還有《達摩一葦渡江》的圖像石碑。
沈早晨說:“我也來說說東都**王寺吧。對於人世間而言,再沒有比佛更好性情的了。佛的最顯著特點是修養好和脾氣好。迎佛迎到家,你要我來,我招之即來。送佛送到西,你讓我走,我飄然而去。充分顯示了好聚好散的心態。”
——東漢明帝的時候,明帝於夜深人靜,夢見了金色的神人。神人在宮裡麵像金色的鳥兒飛來飛去。這一晚,明帝的夢境,通體透明。第二天明帝上朝,讓臣子們分析他的夢境。一個名叫郭毅的大臣說:“這金色的神人,就是西方的佛。”
明帝一聽,毅然決定,派人前往印度尋求佛法。跟隨漢朝大使從印度回來的是攝摩騰和竺法蘭,帶回一大批佛經佛像。印度僧人和佛經佛像,均由白馬馱來,這是一個傳奇。白馬不辭勞苦,千裡迢迢,從一個古老國度把佛教帶到中國,讓佛教在另一片古老的土地生根發芽。漢明帝決定在洛陽西雍門外建白馬寺,供二人譯經。白馬寺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座佛寺。唐朝詩僧靈澈有詩曰:“經來白馬寺,僧到赤烏年。”
三年間的一天,正在白馬寺敲著木魚的攝摩騰、竺法蘭,忽然抬起頭來,他們望見,東南方有高山聳峙,煙雲出於其間。於是奏請明帝,希望另尋清靜之地,再造僧刹。高僧一行有緣踏上了嵩嶽福地。
太室山南麓,山間穀地狹長,生風林壑,流泉有聲。東麵兩峰,如門並立,人謂嵩門。每逢中秋,山民焚香,暮色靜坐,以待月出。一輪明月,冉冉升起,嵩門銀光,瀉於空穀。“嵩門待月”,乃嵩嶽第一勝境。
二位高僧,佛心始動,全麵策劃,督促實施。麵南嶺,建經台;倚北阜,築講堂;傍危峰,搭方丈;臨浚流,立僧房。寺成於東漢永平十四年,即公元71年,漢明帝敕名“東都**王寺”,晚了白馬寺三年,成為中國第二座佛教寺院。
攝摩騰、竺法蘭於這座中土寶刹“對千年之喬木,納萬代之芬芳”,神思靜慮,譯經布道。繼永平十一年他們在白馬寺完成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四十二章經》後,又於嵩山**王陸續譯出幾種小乘佛教的早期經典。
漢明帝篤信佛教,**王寺建成後,由於嵩山地處京畿,往來方便,明帝及隨從官員多次親臨道場,聽經拜佛。明帝還下令,新任命的官員,不論職位高低,都必須到**王寺聽經學法後方可上任。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