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劉傻子教授、張洪德教授帶著黃梅導遊、楊揚導遊等登上恒山,蒼鬆翠柏、廟觀樓閣、奇花異草、怪石幽洞構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十八勝景,各有千秋,猶如十八幅美麗畫卷,展現在遊客麵前磁峽煙雨、雲閣虹橋、雲路春曉、虎口懸鬆、果老仙跡、斷崖啼鳥、夕陽晚照、龍泉甘苦、幽室飛窟、石洞流雲、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遊雲,紫峪雲花、脂圖文錦、仙府醉月、弈台弄琴、嶽頂鬆風。
黃梅導遊說,世界一絕的天下奇觀懸空寺,整個恒山景如詩如畫,令遊客如置身於世外桃源,流連駐足。曆史上,許多著名學者對恒山都有過動人的描繪,漢代曆史學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峻峨,登北嶽之高遊”的描繪。
楊揚導遊說,唐代賈島《北嶽廟》詩中有:“天地有五嶽,恒山居其北,岩巒疊力重,詭怪浩難測”的讚歎。唐代大詩人李白則在恒山留下墨跡“壯觀”二字。
劉傻子教授說,華夏國度好以中心論天下。中華,就是天下中心最美好的地方。古人認為天下中心的標示是中軸線,而中軸線的位置就是國都的所在地。與今天人為確定格林威治作為地球的本初子午線是同一個道理。古代國家秩序的中心、政權中心的劃定,並非以疆土國界的地理位置來判斷,而是隨著不同曆史時期國都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張洪德教授說,恒山景色“曆史上每一個政權的疆域或都城時有伸縮,政區劃分時有變革,治所時有遷移地名有時改易”。在曆史發展的進程中,朝代的更迭變遷,以國都為中心確定的五嶽方位,而且很少隨之變化,但特殊現象也有。
於張喜文史作家說,明代,國都遷移到北京後,由於京都的易位,朝廷又幾度人為的使北嶽恒山失去了準確的地理方位,使偌大的、有著悠久曆史的北嶽恒山,竟然失去了明確的祭祀地點,真的是找不到“北”了。在史料清晰、祭祀地點明確的情況下還要爭執百餘年,如此的爭來吵去,此情此景,與朝廷對待曆史文化態度有關。
在周、秦時代以京城定五嶽方位的觀念就已形成,秦漢以後成為一種禮製。一直到隋不曾有因改都而改祀嶽的。曆史上有:太史公所謂秦稱帝都鹹陽,而五嶽四瀆皆在東方;西漢、唐朝建都長安,並沒有因西嶽華山在京城以東而改易。
南宋都杭州,也未因東嶽泰山在西北而改封;明初建都南京,東嶽泰山也在其西北而不曾改變;明永樂年間建都北京以及清初,北嶽恒山在其西南都沒有變動。所不同的隻是,明代朝廷裡提出是否北嶽改祀,而且一直爭論不休。
司馬遷《史記》中有“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四嶽各如其方”的以國都為中心論的記載。但是,縱觀我國曆史,曆代的戰爭火焰大都來自北疆。恒山因其險峻的自然山勢和雄踞北方的地理位置等特點,自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地處北方的北嶽恒山,也就隨著曆代戰火的蔓延而多次經受考驗。因此,北嶽恒山神作為奠基北方之神,就有著比其它四嶽更多一點的軍事保護神的色彩和功能。
田幻想說:“為什麼恒山沒有山門?中國的三山五嶽中除了北嶽恒山外,都有山門,為什麼恒山沒有山門呢?”
劉傻子教授說——
民間有這樣的傳說。說不清在哪一個朝代,河北曲陽縣有一個相當孝順父母的秀才。一天,秀才的母親得了重病,請來許多名醫也不見好轉,秀才十分著急。一個晚上,他的母親做了一個夢,夢中顯示正北偏西方向有一座大山,山上有一個人能治她的病。秀才找人詢問,知道正北偏西方向的大山是山西的恒山。於是他立即前往恒山求藥。
到了恒山,他燒香許願:如果能讓我的母親身體康健,我將一步一步從曲陽磕頭磕到恒山。許願後向廟裡的道士討了幾副草藥。秀才趕回家中,將草藥煎好給母親服下。幾副草藥喝下,秀才母親的病果然好了。
見母親病已經痊愈,秀才決心實踐自己的諾言,他背著乾糧一步一磕頭向恒山方向走去。他的孝心感動了恒山山神,山神使用神力把一塊刻有恒山二字的巨石拋到了曲陽縣。秀才還沒走出曲陽縣城門,就見一塊巨石落在腳前,上麵刻有恒山字樣。秀才於是捐錢在巨石落地之處蓋上了一座寺廟,名為北嶽廟,廟門上掛著一塊匾北嶽恒山門,意思是到了曲陽縣,就算是到了北嶽恒山的第一道門。
黃梅朗誦了賈島《恒嶽廟》:
天地有五嶽,恒嶽居其北。
岩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
人來不敢入,祠宇白日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