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兩個月匆匆而過,那十萬蜀軍曆經千辛萬苦、風餐露宿,終於宛如一群落魄的乞丐般抵達了滬海邊界之上。
此時的他們衣衫襤褸、麵容憔悴,但眼中仍閃爍著堅毅的光芒。
然而當他們獲知了當下的局勢之後,整個軍營內瞬間炸開了鍋群情激憤。
原來他們所接到的命令本是前來抗擊洋人,可如今應天府府君一道突如其來的命令卻要求他們調轉槍口。
直接攻進滬海!這一轉變實在讓眾人措手不及。
張塵對這支蜀軍充滿了欽佩之情。
原本按照常理,蜀州地處偏遠,並未遭受外敵入侵。
他們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無需長途跋涉地來參與這場艱苦卓絕的抗戰。
但令人驚歎的是,那三百多萬英勇無畏的蜀州好漢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家鄉,投身於一場又一場激烈的會戰之中。
從最初的滬海會戰開始,直至戰爭接近尾聲,數不清的蜀州戰士們舍生忘死、奮勇向前,在戰火紛飛的前線浴血奮戰。
而那些各戰區的長官們對待蜀州戰士的態度卻讓人寒心不已。
他們把這些勇敢的戰士當作毫無價值的廁紙一般隨意使用。
哪裡出現了防禦漏洞,就毫不猶豫地將蜀州戰士派往那裡去填補空缺。
至於因此造成了多少傷亡和犧牲,對於這些冷酷無情的長官而言,竟沒有絲毫的憐憫與痛心。
好在張塵早有準備,他手下精明能乾的情報人員早已將蜀州十萬戰士目前的艱難處境詳細地彙報給了他。
很快張塵便派出了一名經驗豐富、能言善辯的聯絡官。
滿心期待著他能夠和對方展開一場開誠布公且卓有成效的會談。
畢竟給那些洋鬼子充當炮灰實在算不上是什麼明智之舉。
倘若在抗擊洋鬼子的戰鬥中英勇犧牲,好歹還能落得個流芳百世的美名。
然而若是不幸在與滬海駐軍的交火中喪命,那可真是死不瞑目啊!
毫不誇張地說這種情況下戰死不僅會遭到世人的鄙夷和唾棄,甚至可能遺臭萬年。
正因如此張塵才下定決心派遣聯絡官前去嘗試說服對方改弦易轍、棄暗投明。
令人興奮的是,沒過多久阿爾法特種部隊的聯絡官成功地與來自蜀州的陳星中將取得了聯係。
經過初步溝通張塵驚喜地發現,對方對於這次的作戰任務同樣充滿了抵觸情緒。
原來這些將士們不遠千裡從蜀州奔赴而來,其初衷乃是保家衛國、抵禦外敵入侵。
絕非卷入這場毫無意義的內戰之中。
在隨後的深入交談中,雙方氣氛融洽相談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