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勤將這風扇的來曆大體說了一遍。
緣由隻說是利聖學因為一稚子之言突發奇想造出了這個風扇,因是聽了他家小兒之言造的,所以造出來之後,就送來一個三扇葉的風扇給他們家。
葉勤:“據說利聖學造了一個九扇葉的,已經獻給皇上了。葉勤覺著能獻給皇上的物件一定是好東西,不敢藏在家中自己使用,又不知道要獻給誰,乾脆今天就拿到王府來了。請諸位皇阿哥們明鑒。”
這話說的倒是挺實誠。
誠郡王胤祉道:“這原本是上用之物,你既得了,很是應該供起來,不要拿出來才是。”
胤禟掏掏耳朵,不苟同道:“三哥,人家都說了,是不敢藏在自己家中,才拿來給咱們,讓咱們幫他處置的。供起來有什麼用?隻是供在自己家中,誰知道他有沒有偷著用呢?到時候又是說不清楚的一樁事兒。”
大夏天的,要是他家裡有這樣的好東西,他是一定會忍不住日日用,時時用的,還供起來,真虧這個老三能說出這樣的話。
胤禛道:“倒是一片誠心。如今天氣悶熱,寧壽宮那裡很需要這樣一台風扇消暑,三哥,不如由你起頭,代表弟弟們給汗阿瑪上封奏折,說明其中緣由,著內務府造辦處按規製先造幾台風扇出來用著,省的來回奔波了。”
寧壽宮有了,那麼各宮娘娘們是不是也要有?在座的阿哥們誰都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所以胤禛這話一出口,立即引起了眾位皇阿哥的熱烈反響。
胤祉還是有些猶豫,道:“這,是不是有先斬後奏的嫌疑?”畢竟這裡他最大,他是哥哥,有什麼事都得是他擔著。
胤祺道:“汗阿瑪一向對奇技淫巧這些物件不甚上心,而且,是先造了給皇瑪嬤的,汗阿瑪不會計較的。說不定還會誇三哥你孝心有加呢。”如果不是讓眾位兄弟們見到了,胤祺一定會先將這台風扇拿去寧壽宮獻寶去。
不止寧壽宮,胤祺還有兩宮都得想到,一個是生母宜妃的翊坤宮,一個是小博爾吉特氏的鹹福宮。小博爾吉特氏是皇太後的族妹,是康熙後宮中的蒙古妃子,雖然沒有封妃,但享一宮主位妃位的待遇,在後宮中更有著平衡蒙古和滿清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她還是皇太後的親戚,因為皇太後隻說蒙古語,所以在後宮中,太後和這個小博爾吉特氏關係親近,於情於理,被皇太後養大的胤祺都得想著她。
胤祺平時少有和兄弟們相聚,即便不得不聚在一起,也是寡言少語,這次他卻是一再出聲,可見這個風扇,實在是得他的心意。
胤禟就更積極了,不止想著母妃宜妃,他還從這個風扇上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他都已經開始在腦海裡構思如何賺錢了,若隻供皇上一個人用,那他還怎麼賺錢啊?
背著汗阿瑪裡賺黑錢嗎?
那多沒意思。
胤?的生母溫僖貴妃已去世,倒是沒有母妃需要孝敬,但他自己就不需要了嗎?他還有很多顯貴的母家親戚呢。
胤祉見所有弟弟們都“殷殷”看著他,以他馬首是瞻的樣子,心下升起奇異的滿足感,他輕咳一聲,道:“那好吧,哥哥我就給汗阿瑪上封折子說明這風扇的事。隻是,內務府那邊如何造,造多少,你們自己商議吧。”
胤禟和胤?立即去看胤禩,胤禩勾了勾唇角,道:“我給嘎達混說一聲,讓他準備些好點的木料就是了,至於造辦處工匠那裡,弟弟就力有不怠了。”
胤禩嘴上說著力有不怠,但眼睛卻是看著胤禛的。
胤禛呷了口茶,道:“造辦處那裡,我叫人給滿達禮送個信兒,讓他出兩個有手上功夫的先造來看看。”滿達禮是造辦處總管郎中之一,更是德妃的一個堂弟。
德妃烏雅氏包衣出身,父祖都曾在內務府當差,祖父額參更是做到了正一品內大臣。如今德妃這一支的兄弟都有了外朝差事,但一些旁支子弟還在內務府繼續乾著祖輩的活計呢。
所以要論內務府的人脈深廣,胤禩拍馬趕不上胤禛,隻是平時人四爺不顯山不露水罷了。
而且,胤禛說的是出兩個手上功夫好的,意思是讓滿達禮選兩個有真本事的師傅,帶著他手下的一眾小工們去造風扇,要不然,光皇阿哥就這麼多人,兩個人得造到猴年馬月去?
胤祺當先拍手道:“再好不過了,兄弟們就等著了。”反正風扇造出來第一個他是要拿去永壽宮獻寶的。
看弟弟胤禟這麼興頭,翊坤宮那裡就交給他吧。
眾位皇阿哥們分工合作分派任務去造這風扇的時候,葉勤就在旁安靜聽著,沒一會,恭親王常寧第三子海善來請眾位皇阿哥,說是祭禮開始,需要眾位阿哥們到位了。
葉勤這才隨著皇阿哥們出了偏殿,跟隨大溜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磕頭哭靈。
一直忙到太陽落西了,葉勤才在胤禩的邀請下,一起結伴回牛角灣胡同。
回到家後,葉勤換了身衣裳,開始跟妻子兒子說起今日恭親王府之行。
葉勤先是感歎:“咱們早上的時候還在家說呢,不知道這風扇到底花落誰家。嗨,等去了,就知道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兒。”
“這群皇阿哥們聚在一起相處融洽的很,並沒有什麼爭搶的舉動,反倒你一言,我一語的,將那個風扇到底是怎麼扇風的給說了個七七八八。我反正是沒聽懂,但聽著很有道理的樣子,嘖嘖,這群皇阿哥們,真正是學富五車,博學多才,唉,這宮裡的教書先生就是有本事,唉。”
葉勤一句三歎,歎完,又可惜又可憐的看了眼自家兒子,心下更是複雜難言了。
他的兒子,才六歲,學識上就看著不比那些皇阿哥們差呢。
德亨聽葉勤說起這些傳說中的皇阿哥們也稀奇的很,不過他對葉勤說這些皇阿哥兄友弟恭有些不敢苟同。
現在才是康熙四十二年,離一廢太子還好幾年,估計太子跟康熙爺倆的父子關係也還融洽,當然就沒這群皇阿哥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