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記船廠,一條五桅大沙船停在乾船塢的梁柱上,沈廷揚對林海笑道:“林兄請看,這就是我給你造好的船,可還稱心如意”
林海看著眼前這長達十三丈的龐然大物,驚道:“沈兄那天說這船的造價不過千把銀子”
沈廷揚道:“一千五百兩上下,對外要賣二千兩。”
林海又問:“這船最多能裝多少貨物”
沈廷揚笑道:“家父當年用這麼大的船往朝鮮運送軍糧,每條船差不多能裝萬擔糧草。”
林海前幾天已去看望過病榻上的沈父,知道沈廷揚他爹當年是參加過抗日援朝的義民,並因功誥封光祿寺少卿,沈家父子也可以算是兩代忠良。
照沈廷揚所說,這條大沙船的載重量大約在六百噸,裝貨能力比博望號都強,跟李國助那條末次船不相上下。如此級彆的大船,其成本竟然隻要一千多兩,實在是低得令人發指。
林海當然知道這是因為江浙一帶造船用的都是鬆杉木料,木材價格和加工難度本來就比廣船要低不少,再加上沙船獨有的無龍骨結構,使得其建造過程也更加省事,無怪乎沈記船廠造船就跟下餃子一樣。
林海默然走神,沈廷揚叫了他一聲:“林兄”
林海忙道:“我在想,每年跑北洋航線的不知有多少沙船”
沈廷揚道:“這卻難說了,光是我們崇明的海商起碼就有上千條。”
林海點點頭,他記得道光年間崇明沙船的保有量高達五千艘。這些沙船基本都在北洋航線行駛,運送的貨物以棉布和糧食為主,大多是載布北上,載豆南下,大大加強了江南和北國的民間經濟交流。
晚明的沙船保有量雖然比不上幾百年後,但依然擁有不可小覷的龐大運力,可惜明廷卻不能對這種民間力量善加利用,以至於沈廷揚這種赤心報國的翩翩佳公子,最終不得不在濁世的泥潭中苦苦掙紮。
林海突然道:“沈兄那天說自己不過一介商人,殊不知商人也可有大作為。春秋弦高,西漢卜式,還有令尊,都堪稱我輩商人之楷模。”
沈廷揚道:“林兄之誌,沈某一日不敢或忘。”
兩人相視而笑,林海又道:“不瞞沈兄,我打小是個船癡。在中土的海船裡,我對沙船的興趣遠遠超過福船和廣船,此刻已迫不及待想要上船細細觀看。”
沈廷揚聽說過書癡茶癡,還是第一次聽說船癡,不由笑道:“林兄誌在塞北,要跑北洋航線自然還是沙船最好。”
林海亦笑:“不光是這樣,我一直覺得沙船是最成功的商船。”
沈廷揚對林海的用詞不太習慣,怔了一下道:“還請林兄解惑。”
林海道:“商船最重性價比,沙船造價便宜,載重量大,無論外海還是內河均可航行。甚至可以從海外運來貨物,再通過江河去往南北各省,中間都不用換船。”
沈廷揚點頭道:“這話不錯,長江、運河乃至太湖上的沙船都不在少數。”
林海也知道這點,著名的淡水漁船太湖七扇子就是一種沙船,傳說是由南宋的戰船演變而來,當年韓世忠很可能就是用此船在黃天蕩大敗金軍。
所以太湖漁民直到他穿越前的那個時代仍然奉嶽韓二將為神,甚至結婚時都有請嶽元帥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