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老阮頂著滿天星鬥站在甘夫號甲板上,手中拿著一副牽星板。
林海顧不上欣賞後世城市裡難得一見的璀璨星河,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久聞其名的古代航海神器。
牽星板看起來就是一摞正方形的木板,每片木板中心都穿著一條繩子,木料用的是熱帶硬木,無論是做工還是用料都頗為講究。林海數了數,一共是十二片木板,麵積從上到下漸次增大,最底下那一片約有七寸見方。
老阮光著腳站定方位,舉起一片木板,伸直手臂將木板垂直放置在眼睛正前方。他將木板上的繩子拉到眼前,用腳掌感受著船身的起伏,在甲板水平的刹那間看向木板下緣,確保下緣和他的眼睛位於同一水平麵,接著抬眼看星。
很快,他換了一片小點的木板,又重複方才的操作。林海知道他要讓觀測的星體和木板上緣重合,這樣根據木板到眼睛的水平距離,以及木板的邊長就可以算出星體的高度角。
而特定星體的高度角就可以用於計算緯度,這和米格爾用十字測天儀測太陽高度角是一個原理,畢竟兩者都是源於阿拉伯水手的技術。這種技術最開始隻依靠手臂和手指,被稱為奇亞斯術,奇亞斯就是阿拉伯語星辰高度的意思。
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僧一行發明過一種名為複矩的測量儀器,主要用來測量各地的北極星高度角,也就是當地的地理緯度。不過他不是為了航海,而是為了製曆。
林海看老阮接連觀測了好幾顆星,其中就包括北極星,等他忙活完後問道:“敢問阮老爹,我等現在所處的緯度是多少”
老阮一臉懵逼地看著林海:“什麼緯度”
林海訝然道:“阮老爹不知道緯度”
老阮搖搖頭:“不知道,聽都沒聽說過。”
林海有些傻眼了,連忙問:“那……牽星術到底是怎麼個牽法”
老阮開始不肯說,最後禁不住林海一再追問,終於說出了他的方法。簡而言之,他用的還是針路口訣那一套,隻不過由於黑水洋沒有島嶼之類的地標,所以隻能用星體高度角來取代山形水勢,以達到類似於確認地標的效果。
為了保險起見,牽星術往往要同時觀測好幾顆星。比如鄭和船隊在北半球以觀測北極星為主,同時也觀測織女星等其他星辰。
到了南半球,則以觀測燈籠骨星為主,也就是著名的南十字星。作為輔助觀測對象的則包括南門二,沒錯,就是後來因某電工而名滿華夏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當時的人們還不知道這是一個三合星係統。
其實老阮壓根不知道什麼星體高度角,他隻管所用木板的大小,用的計量單位是指。最小的木板是一指,最大的則是十二指,指實際代表木板的邊長,一指是兩厘米,木板的大小就是根據這個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