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救火模式,是大家的守望相助。那一刻,我懂得了團結的意義。而現在,我更因為一些事情的發生,看到了更多值得我們去反思的存在。
有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很多大學生和碩博士離開家鄉之後,他們回到家鄉變得沉默寡言。我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大學生和碩博士離開家鄉都是這樣的情況。有的人會清晰地將感恩放在明麵上,有的人會將感恩藏在心底,還有的人會因為曾經在家鄉受到的傷害而痛恨家鄉。每個人的狀況都是不一樣的。
我對我的家鄉,美好的回憶居多。我媽對家鄉,各種情緒摻雜。我知道,我媽為什麼感受和我不一樣,這一點,我和我的老師曾經分析過。因為,我媽她拚儘了她所有的力量,讓我們感受到了溫室一般的美好。而這一切,真的是她用她所有的氣力在為我們營造。
我媽一個人做的事情有多少呢?我曾經用回憶來思考著這些,慢慢知道了,我媽一個人做了我媽和我爸兩個人應該在家中完成的勞作,還要扛起我奶奶想要完成的一部分事情。畢竟,我爺爺生病之後,我奶奶的壓力也是巨大的。我媽心裡清楚,所以也儘量在努力實現。
我奶奶回饋鄉親們對我們家族的幫助,最清晰的動作也是她力所能及的動作就是:源源不斷地給十裡八鄉提供茶水。
我媽回饋鄉親們對我們家族的幫助,最清晰的動作就是她拚儘全力接待著所有家鄉的人們,隻要他們“報餐”,便開始儘心儘力準備。這些,當然是因為我們離開了家鄉,這些,當然是因為我們成為了鄉親們離開家鄉之後可以落腳的地方。
在我慢慢長大之後,我也漸漸意識到了,這絕對不是回報家鄉最好的方式和方法。我們還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和方法來幫助很多人。
我的一個師妹,在她一次和我聊天的時候,她說,她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當她的家鄉人說起北京的時候,都會心裡有底,知道她在北京。她說,她想樹立起家鄉人的這種信念,無論什麼時候,家鄉人說到北京,都能相信,萬一有事,還有她在北京。
師妹說到了我們所有很多人無論多麼艱難都願意留在北京、願意不懈努力的一部分原因。很多親戚朋友說到北京,說到不斷努力上進的人們的時候,會有不少人說:“我們家鄉誰誰誰在北京,我們家鄉誰誰誰都是博士呢,我們家鄉誰誰誰在哪裡工作呢……”隨著這一聲聲的表達,有人告訴我,他們會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驕傲的感覺。
我對這一點是相信的,就像我的孩子在小到不懂事的時候,他也會在回到老家之後驕傲地宣稱自己是北京娃,仿佛是北京娃多麼驕傲一樣。不是他自己懂得什麼,而是家鄉人的羨慕讓他能感受到身為北京娃的驕傲。
而我,卻真切在感受著,當我身在北京,不僅自己需要穩穩地讓自己活好,還要想方設法去實現自己以前所想要實現的目標有多麼不容易。我有一個非常不恰當的比喻,那就是,所有的家鄉百姓對我們的期待,是希望我們能夠像神仙一樣,不斷給家鄉帶去各種各樣的福利。我們倒是想自己真的像神仙那樣富有啊,可偏偏,我們並不是那麼富有。所以,我們當不了神仙,滿足不了家鄉百姓對我們的期待。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地沉默著,不斷努力著。
我很喜歡一個故事,來自韓國。一個地主,他很節儉,每天連地上的一塊糞都舍不得浪費。人們總是嘲諷他,他一直默默地承受著,不斷辛苦著。在這個地主六十歲大壽之際,他居然破天荒地宴請了所有家鄉的父老鄉親,說出了他幾十年拚命努力的原因:他看到了一個事實,如果沒有學校,如果鄉親們沒有受教育,就會一輩子受苦受窮。因此,他想改變。用了一輩子,他終於攢夠了足以創辦一所學校的錢。他們村,終於可以蓋一個小學校,請老師們來教他們的孩子們開眼看世界了。
承受得住委屈,才能在後期為家鄉做到一些事。我又何必一定要在自己拿出萬兒八千都艱難的時候去掙紮著拿能夠讓自己發展起來的錢去讓鄉親們失望呢?如果我能夠做到先提升自己,讓自己逐漸實現了某些目標之後,能夠回報家鄉的,才可能是比較能夠促進家鄉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美好人生的。在這實現自身成長之前,讓他們小小失望也許更好一些?
喜歡最高學府請大家收藏:最高學府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