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作為歐洲人,毫無疑問希望歐洲成為未來世界的重要一級,可是歐洲的種種行為讓他失望不已。
歐洲就像是一個空有血肉沒有大腦的巨人,在互聯網時代沒有吃到絲毫紅利也就算了,原本的傳統優勢產業規模還在不斷萎縮。
歐洲自己本土的主權基金都不投資歐洲,先是投向阿美利肯然後是加大在華投資。
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大眾隻能看到歐洲人享受著高昂的社會福利,卻看不到支撐這些的根基已經腐朽不堪。
陳元光聽完後說:“我很喜歡歐洲,我們在航天領域和法蘭西有非常多的合作。
我覺得歐洲仍然有技術優勢和教育人才方麵的優勢。
隻是在我的角度來看,歐洲很難把這些優勢變成產業上的優勢。
像阿美利肯的矽穀、華國的中關村,這些都是依托豐富的高校和人才資源,培育的整體的產業集群。
像劍橋培育了ARM,英格蘭卻沒有趕上智能手機的列車。
反而是華國、高麗和阿美利肯借助ARM的技術架構,製造了大量移動端芯片。
在歐洲我們好像很難看到類似的景象。”
陳元光說完後,尼古拉沉默片刻後說:
“本來英格蘭企業在我們基金的持股占比大概在%,現在這個數字已經降低到了不足%。
整個歐洲都過於注重風險的控製,各國間的政策差異導致歐洲市場它看上去好像是一個統一的市場,實際上卻又不那麼統一。
這導致了歐洲缺乏創新的土壤。”
換做0年前,你很難想象歐洲人吐槽華國的創新土壤比歐洲更加健全。
“萊特,其實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弊病存在。
像阿美利肯,我們會覺得阿美利肯擁有很好的創新土壤,創新型公司一茬接一茬地冒出來。
但阿美利肯企業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的規模一旦做大,非常容易誕生大企業病。
波音是最典型的例子,不僅波音如此,洛克希德·馬丁也有類似的問題。
這樣的軍工企業,居然要搞傑克·韋爾奇的那一套末位淘汰製。
工程製造部門、研發部門這些核心部門,要按照績效進行末尾淘汰。
淘汰比例高達0%。
通用電氣這樣做已經半死不活了,到了世紀,洛克希德·馬丁這樣帶有壟斷性質的企業居然還在這樣做。
包括微軟、亞馬遜、穀歌這些公司都有大公司病。
而我走訪過很多華國企業,華國企業在這方麵是控製得比較好。
如果沒有走訪過華國,我很難想象像華為這樣龐大的企業,已經在通信設備領域做到全球前三,居然還能屢屢創業成功。
這非常難,哪怕是他們的老師IBM都無法做到。
所以各國的市場環境、監管政策、文化體係共同造就了各國不同的商業底色和產業優勢。”
陳元光也很驚訝,他同樣無法理解洛克希德·馬丁為什麼要搞末位淘汰製。
洛克希德·馬丁應該屬於最頂級的製造業,競爭壓力非常小,不應該儘可能提供一個穩定的工作環境,來保障產品質量麼?
因為末尾淘汰聽上去很好,實際上會造成內部員工的不穩定,它會創造一個有毒的環境。
“好吧,真是不可思議,我很難想象末位淘汰會發生在洛克希德·馬丁。”陳元光說。
尼古拉說:“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同樣不敢相信,因為在上世紀0年代末的時候,我那時候剛剛從挪威陸軍學院畢業,去沃頓商學院交換。
那時候我認識幾個工作之後又重新回學校上課的人,他們就在洛克希德·馬丁工作。
他們對洛克希德·馬丁的評價非常高。
結果三十年時間過去,洛馬也開始出現衰落的跡象。
萊特,光甲航天有多少員工?”
陳元光腦海中粗略算了一下:“現在應該超過000人了。
我們最近擴張的非常快,因為我們兼並了一批做機器人的公司,然後招了大量人工智能方向的員工。”
尼古拉說:“我知道,我在不少阿美利肯的媒體上看到過關於光甲航天進入人工智能領域的報道。
即便光甲航天對外宣稱中,是說你們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結合上。
但阿美利肯媒體仍然認為光甲航天進入人工智能領域,會對阿美利肯的人工智能產業造成重大的威脅。”
這就是名聲的好處,運來天地皆同力,像馬老師鼎盛時期,無論進入什麼領域,大家都相信他能成功。
更彆說陳元光此時在華國和全球範圍內的聲譽和影響力已經穩穩超過巔峰時期的馬老師。
“哈哈,我對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敢興趣。”陳元光說,他心想,生成式人工智能是阿爾法科技應該要做的事情。
“我想納德拉(微軟現任CO)聽到這句話之後會鬆一口氣,他們不用再麵對新的競爭對手了。”尼古拉說:“所以光甲航天如此龐大的規模,你是否會擔心它得大企業病?”
陳元光想了想:“會有這樣的擔心。
但我們目前還處於一個上升階段,有非常多的事情可以做,所以目前這在我的優先級裡處於很靠後的地位。
相比大企業病,我更擔心的是在朝著太空采礦的目標前進的過程中,會有什麼技術難點導致我們陷入停滯。”
尼古拉大笑:“可是從外界來看,光甲係的企業就是技術創新的代名詞。
在當下除了光甲係的企業,很少有其他企業會給我們帶來如此大的驚喜。
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能夠很明顯感受到光甲係企業技術創新給世界帶來的變化。
我們不在這種播客節目裡去談地緣政治,我們光是談對商業界產生的影響都有大量的內容可以聊。
首先是電動車,我能明顯感受到在整個歐洲,電動車的占比開始大幅度提高。
本來歐洲是想要放緩電動車的進程,原本製定的汽車完全電動化的目標,被德意誌在內的主要國家都往後推延甚至是取消。